小半個時辰後,看到李向回來,身邊連一個保護的人都沒有,老頭兒很詫異,不禁問道:“都尉難道沒有人手嗎?怎麼身邊還是這樣,也沒有人保護一下!”
李向沒想到他會這樣問,隨口道:“哦,不是,我想了想,蕭銑這個人看樣子也不是個講究的人,誰知道他會不會抓住我的親人來要挾我呢,所以我把人手都安排去保護他們了,至於我,還不至於能被他輕易得逞吧!”
老頭子第三次發現自己真的看不透李向,根本就猜不到李向會做什麼,索性也就不再去瞎想了。等到李向再次坐下,老頭兒道:“剛剛和都尉說的是上次不辭而別的緣由,不過老朽再回來的時候都尉已經離開龍門了,老朽本是想在這裏等到都尉回來親自告訴的,可沒想到那幾日老朽偶聞朝廷下旨要都尉南下剿賊,一下就坐不住了。”
李向剛剛安頓完府中安全的事情,沒想到這個老頭兒又說起另外的事情來,李向便應和著點頭,隨即問道:“那先生怎麼不在府中等著,難道說我不在的時候下人們有所怠慢?”
“非也非也。”老頭兒搖著手道:“是老朽自己的原因,和下人無關。老朽乍一聽說都尉原來馬上就要在下江南了,心中有些激動,另外本來老朽就知道了蕭銑的計劃,所以趁著都尉還沒有回來就去告知門下子弟們做好迎接都尉的準備,當然還有就是以防萬一,蕭銑本來派人來龍門行事成功幾率不大,可都尉要是去了江南,那可是人家的地盤兒了,天時地利人和一樣都沒有占,必須小心為妙。”
說著說著老頭兒又有些得意的樣子道:“因此老朽便告訴門下弟子們好生做事,也替都尉打個前站,把路上一些宵小之輩提前清理掉,也好叫都尉安心上路啊!”
老頭兒又下意識的開始用手摸他下顎那沒有幾根的胡子了。
李向笑意盈盈的聽完老頭兒說的,然後起身給老頭兒施禮道:“在下何德何能勞煩先生操心,受之有愧啊!”
老頭兒很享受李向的這一禮,口中說著“不敢當”,心裏卻早已樂開了花,心想著這回李向欠了他人情,待會兒自己孫兒的事情就好張口了。
誰知道他還沒得意完,李向又道:“不過還請先生放心吧,這次朝廷的旨意,在下不打算接的,也就不去江南了,那就沒有什麼危險可言了,倒是浪費先生的一番苦心了。”
“什麼?”老頭兒蹭一下就站了起來,手腳利落的根本就不像七老八十的人。
“我說這次我不會奉旨下江南剿匪了。”李向這次一字一句的說了一遍。
老頭兒明顯一震,然後情不自禁便說道:“你抗旨了?”
看著他麵色都有些發白了,李向不忍心在這樣折騰一個老人了,便點點頭,扶著他坐下道:“也不能算是抗旨,我回來就和皇後娘娘說清楚事情了,娘娘也同意我這樣做,因此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可千萬別把先生嚇到啊!”
老頭子明顯沒有緩過勁兒來,一個勁兒的看著李向,好像從李向的臉上能看出事情真假一樣。李向也很無奈,事情就是這樣,可在這些古代人看來抗旨不遵絕對不是一件可大可小的事情。
曆史上有過幾個抗旨不遵的名人,除了強項令這樣的正麵人物之外,其餘的大多都是一些反賊亂臣,曆史上的評價也很簡單,叫他們“野心家”。
李向不清楚這個評價適不適合他,反正他就這樣做了,被人當做野心家也無所謂,身上也不會少幾兩肉,隻是他的舉動看在這個時代人眼中,那絕對是另類奇葩。
不說他怎麼去想別人的看法,單單是老人家就已經有些受不了了,還在回味剛剛李向說的話。如果這一切都是真的,那他對李向的認識絕對又換了一種眼光。從初見時有些小瞧,後來又對李向有些期待,等來到龍門後,見到了這裏一切都和其他地方不一樣,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老人絕對李向是一個有著雄心壯誌的人。
不過活了這麼久什麼人沒有見過啊,老頭兒從未對李向產生過一種敬畏的心裏,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李向的年紀太小了,乍一看怎麼也不會有那種心裏。
這次再見麵老頭子覺得李向思慮深沉,而且處變不驚,身上具備了一切上位者應該有的品質,唯獨卻的就是曆練。所以他漸漸地開始把李向當做是他的弟子一般,很有一種傾其全力也要讓李向出人頭地的勁頭。
可是他又錯了,李向不是缺乏曆練,而是從來都不需要去專門找機會曆練,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其實都是一種曆練。從李向口中聽到他違抗聖旨後,老頭兒才發現原來看上去人畜無害的李向,內心絕對有足夠強大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