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王氏不是隨便說說的,作為李向的生母,曾經的王家大小姐,對於定親這些事情是相當熟悉的,而且世家大族之間聯姻是司空見慣的,李王氏這些年也參與過不少,可以說是駕輕就熟。
果然,有了李王氏的強力加盟,李府的集體定親儀式終於走上了正軌,開始有條不紊的開展起來。
因為李向手下的幾個重要人物基本上都是這次集體定親的主角,所以有能力正經辦事的人也就隻剩下魏征和秦瓊這兩員大將了。當然一開始就跟著李向的張方洛等人還是可以打打雜的,轟轟烈烈的定親準備就此展開。
李王氏居中指揮,秦老夫人,程老夫人,還有羅成的母親、裴家三嬸兒等一眾婦人們幫襯,再加上魏征和秦瓊在外奔走,倒也讓整個龍門城都歡騰了起來。
也許是百姓許久沒有見過這麼喜慶的時候了,四鄉八鎮的人們聽說是李向李都尉要定親,那叫一個熱情,路遠的已經啟程往龍門來,路近的也張羅著要參與一下這個盛事。
李向和羅成這幾個當事人倒是沒有過於的激動,畢竟定親的事情其實早就定下了,而且男女雙方早就互通心意,也就是個時間問題了,現在定親也隻是走個正常程序罷了。
倒是有人卻因為李向定親的事情幽怨不已,沒錯,就是裴家小姐裴鶯兒,還有她的老媽,裴家三嬸兒。原因也簡單,本來裴家這次大老遠派了三嬸兒來龍門,就是為了和李向打好關係,為日後鋪路的。
三嬸兒也是了解了許多事情後,才下決心要和李向結成這門親事,誰知道李向心中早就有人了,想要鳩占鵲巢明顯有些晚了,可又不甘心。本來李向要是不定親的話,三嬸兒還準備多和李府中的那些女眷們好好聯絡聯絡感情,最好能說服幾個人一起去和李府老奶奶說去。可現在李向突然間決定要定親了,她的計劃也就泡湯了。
相對於三嬸兒的怨憤,裴鶯兒是覺得有些委屈。一開始對李向的感覺也說不上有多好,也許是在家中時很少接觸到外邊的男子,這次和母親一起出遠門,本來就是一次放鬆的旅行。哪知道來到龍門見到了李向和龍門城中那些根本沒有見過的新鮮事物,少女懵懂的心被激活了。
也許她還真的不知道什麼是情愛,但她卻實實在在可以感受到在龍門有一種興奮和衝動,可以說是讓她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窗戶。
當有一日母親告訴她想要將她許配給李向時,少女害羞了,而且心中的小鹿到處亂闖,她沒有正麵答應,但從她紅彤彤的雙頰和不知所措的雙手就知道她心動了。
後麵就有了那次在李耀祖小院子裏發生的事情了,最後無憂和裴鶯兒還單獨說了很多話,至今裴鶯兒還猶如在耳畔一般,轉眼人家兩人就要定親了,自己隻能是看客。
當然這些還不算什麼大事,畢竟這些人現在基本上都是庇護在李向這裏的,再怎麼鬧騰也頂多算是自家裏麵的事情,可外邊有些人就不一樣了,比如說蕭銑派來送禮的。
李向實在弄不懂為什麼前腳還在處心積慮要除自己而後快的敵人,轉眼就好像自己多年好友般送來賀禮,而且毫無尷尬之說。這樣的人臉皮得有多厚才行!還有李淵父子也是,明明恨不得自己當下就死去,卻還要這樣虛偽的來給自己送禮,實在叫人對這些沒臉沒皮的虛偽家夥極度鄙視。
不過不管怎麼說,伸手不打笑臉人,人家是來賀喜的,再怎麼也不能在這時候撕破臉的,所以李向也隻能無奈的與這些人虛與委蛇了,倒是魏征的表現叫李向多少有些吃驚。
在李向的印象中,魏征一直是一個剛正不阿,嫉惡如仇的人物,史書上那些犯言直諫、決不妥協的舉動讓他名垂青史,和李世民共同成就了大唐王朝的一段佳話。可現在魏征的表現實在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魏征在接待蕭銑和李淵的代表時,居然笑意盈盈,有理有據,進退自如,遊刃有餘,一看就是個中高手。根本沒有因為李向受傷是因為蕭銑的緣故而對其橫眉冷對,也沒有因為和李世民勢同水火而慢待人家派來的人。這叫李向不由暗中感歎,能在封建王朝的最高樞紐中擔任重要職位的人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
就連魏征這樣有著“直臣”名聲的人,在待人接物這方麵也絕對是一個滑不留手的高人。同時也暗自琢磨,覺得自己實在是有些想當然了,本以為自己可以憑借這後世那些信息“未卜先知”很多人的個性特點,誰知道還是有太多偏差了,盡信書不如無書啊!
發現了這個事情後,李向開始重新審視和認識自己身邊這些初唐名人,魏征並不是不懂人情世故,長孫無忌並不是陰謀家,羅成沒有一根筋的衝動,秦瓊偶爾也會暫時忘記義薄雲天,其他人也是各人各樣,除掉李向印象中給他們強加的標簽後,這些人和普通人並沒有什麼兩樣,一樣的吃喝拉撒,一樣的喜怒哀樂,要說不同,大概也隻有在特定環境下,這些人會產生不一樣的化學反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