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入主洛陽城已經是十多日了,除了第一天召集了所有人開了一次會後,再沒有公開露過麵,頂多就是那些留守在洛陽的各級官吏前來交計劃總結,也被李向的親兵擋下,引去見魏征了。
長時間不露麵,下邊的那些官員們就有些不安分了,沒有別的原因,本身李向的資曆和年齡就擺在那裏,這麼個娃娃被楊廣安排在洛陽留守,還掌握生殺大權,有先斬後奏的皇命,這叫很多人都非常不爽。
本來礙於李向的威名還老實了幾天,誰知道突然間李向好像消失了一般,下麵的大小官吏們就開始紛紛暗自串聯起來。
洛陽作為東都,有著完整的朝廷機構設置,直到楊廣帶著大批人員去往江都後,留守在洛陽的三省六部官員依舊還有百八十人,再加上皇親國戚,五姓七望,這些有頭有臉的人就不下二百人。
這麼多人當然不可能團結在一起了,除去皇親國戚這一塊兒不說,其他官員按照朝中各方勢力大小和各自的利益糾葛,便行成了三個團體。
勢力最大,結黨人數最多的莫過於聚居在洛陽本地的五姓七望的世家大族,其中又以太原王氏最為龐大。這些大家族中隨便一個偏房拉出來的俊傑在朝中都有著四五品的官位。更不要說像王家這種在河東之地幾百年繁衍生息後,出過十幾人宰相,七八十重臣的豪門望族了。
楊廣去了江都,留在這洛陽的王氏子弟大多都開始四方溝通,結交各地豪傑,四處撒網,一旦江山易主,大家族馬上就能以新姿態成為擁立新帝的先鋒。
相對於五姓七望的龐大,武將集團就顯得有些單薄了。好在現在是天下大亂的時候,武將作為最具有戰鬥力的一個群體,也漸漸的嶄露頭角。近幾年來,大批經過剿匪平叛脫穎而出的武將開始有了和文官集團一爭高下的資本。
武將集團其實也是有著深厚底蘊的,北周八柱國延續至今,各家原本就兵多將廣,經過這些年戰爭的洗禮,紛紛練出了可以與朝廷府兵抗衡的精兵,比如李淵手下的玄甲軍就是其中翹楚。
除去李淵不說,本就是洛陽本地的宇文家族,宇文慶、宇文凱,大將軍元胄一族元文都,這些人現在都是洛陽正兒八經的高官,掌六部,權力極大。
最後一股勢力便是以戴胄為代表的新興崛起的寒門集團,這支力量人數最少,且大多官位不高,但他們這支力量勝在團結,大家都是寒門出身,受盡了白眼和冷遇,對於好不容易獲得的政治地位和訴求看的比生命還要重要。正是因為有著這樣的執著,他們中隻要有人受到其他勢力攻訐的時候,往往都是一擁而上,同仇敵愾,漸漸的其他勢力也覺得沒必要和這些寒門子弟計較,丟人不說,萬一一個不慎還可能被咬上一口,得不償失。
三個不同的勢力,因為李向的到來居然偃旗息鼓,互相之間不再有摩擦,而是同仇敵愾般把矛頭全部對準了這位娃娃留守。
李向沒有出門,不見得他就躲在太守府中清閑。這幾日他足不出戶,一直在研究琢磨整個洛陽的形勢。暗影也是全部出動,收集關於洛陽的一切情報。李向的案頭堆滿了各色人等的各種消息,有詳細,有簡單,總之李向在慢慢消化這些看似毫無用處,但又可以最快方式了解所有人的資料。
太守府外的情況,李向心知肚明,他不擔心那些人能反了天。毛爺爺那句槍杆子裏出政權的經典語錄,放在任何時代都不會過時。
眼下自己手中有著三萬多義勇軍精銳,有著暗影這個情報組織,有著龍門商會提供的大量錢財,要是再鬥不過這些成日裏隻知道勾心鬥角的貨色,那他李向幹脆直接官帽一扔,拍屁股走人算了。
魏征確實很忙,李向給他安排了兩項任務,第一,接觸洛陽城中的各個勢力,並和他們打成一片,第二,盡快在洛陽城中找到適合建立學院的地址,並且開始修建洛陽書院。
找地方還好說,關鍵是和各方勢力接觸這個夥計就耗費了他太多的精力。李向這個新的留守到任,不管是官員還是富商都選擇第一時間來拜訪。可李向卻躲了起來,把魏征放到了前台。以前還有個長孫無忌陪著他,現在隻剩下他一人,可想而知他有多忙。
“都尉,這是昨日送來的拜帖。”太守府管家李豐準時敲響了李向的書房。
李向看著李豐手中厚厚一摞拜帖笑道:“李管家,可有什麼特殊的人物嗎?”
“回少爺的話,除了少爺交待過的那幾人外,昨日來了一個道長,非要進來見你,還說少爺隻要見到他就知道是誰了。小的按照吩咐沒有讓他入府,可道長說今日還會前來。”說著李豐看看李向的表情,並沒有責怪的意思又道:“李豐見那道人邋遢的要命,不像是正經人,也就沒搭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