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愛反思的齊王(1 / 2)

齊王楊暕是楊廣的第二個兒子,也是他所有兒子中的奇葩。楊暕從小就長相俊美,在這個年代屬於“貌比潘安”的那種。人們常用“紅顏禍水”來比喻那些美貌出色的女子可能影響很多事情。楊暕屬於另一種的紅顏禍水。

這家夥從小就是顯露出了一個二世祖的本色,身為楊廣的兒子,怎麼說都是這個帝國最高端的衙內了,再加上他的俊美外貌,那身邊就缺不了各式各樣的女子。而且楊暕好像在女人這方麵開竅非常早,不到十歲就已經有了不下兩位數的後宮團隊,絕對是遺傳了他老子楊廣的基因,而且青出於藍了。

按理說一個王爺在這個年代親近幾個女子根本就不算個事情,可偏偏這個王爺是愛好有些不同尋常,用後世的話來講,楊暕喜歡成熟一點兒的女性,最好是別人的老婆。

這就有些意思了,如果這個愛好放到一般人身上,那也隻能是做夢想想的份兒了,可偏偏人家是王爺,還是楊廣的兒子,那很多事情就不需要這個王爺親自動手了。他的手下爪牙們隻要看著自家主子一個眼神,就會吆五喝六的去找那個被楊暕看上的女子,想方設法的弄回來討好楊暕。

結果可想而知,楊暕得逞了,別人就倒黴了。如果說單單是一家兩家也就算了,可偏偏楊暕對這樣的事情樂此不疲,這就出問題了。這個年代老百姓家娶個媳婦兒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且不說門當戶對這樣的規矩了,就算再窮的人家娶媳婦兒都要有個媒人聘禮吧。

人家好不容易將媳婦兒娶進門,沒等過完蜜月呢,媳婦兒就被楊暕帶走了,運氣好的楊暕還會出上幾個錢,運氣不好的,連家人都要受牽連。一開始還有人往官府衙門裏去伸冤,倒是有幾個官員為了政績接了案子。

等一查才發現,原來被告居然是位王爺,還是楊廣的兒子,這下那些官員集體禁聲,然後齊刷刷的回去將那些原告直接打入死牢,這明顯是坑人嘛,早說告的是王爺,誰敢接啊!

久而久之,楊暕的名聲就傳出去了,當時楊廣已經繼位,楊暕被封為雍州刺史,當地百姓一聽是楊暕來了,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裏,隻要家中有女孩子的人家全部送到雍州以外的地方去成親了,絕對不給楊暕可趁之機。

一開始楊暕根本就沒注意這些,等過了段時間,那些爪牙回來報說封地上居然沒有楊暕想要的那種女子了,楊暕才意識到自己好像確實做的有些過了。

楊暕是個很獨特的人,別看張的好看,又是王爺,如果有幸見過他的人一定以為這個王爺是個滿腹經綸的人物,可偏偏楊暕還就不喜歡咬文嚼字,他最大的愛好就是武藝。

從小到大他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武功,等他到封地的時候,武功已經非常高了,據說又一次和當時已經名聲在外的宇文成都兩人切磋,居然能和大隋第一勇將打成平手,可見人家的武功確實不是蓋的。

可你要說這個人就是個武夫那也不對,楊暕有個最大的優點就是喜歡反思。每做一件事情,他都會用很長時間去思考這件事情該如何去做更加完美,以便下次更好的去做。

對,沒有看錯,他反思的是手段和方法,而不是這件事情該不該做和能不能做。如果楊暕是個正直的存在,那這樣的反思總歸是好的,可惜,楊暕還真不是什麼好人,所以反思越多,他所做的事情造成的傷害也就越大。

雍州已經沒有他喜歡的女子了,但他的愛好並沒有因為這樣就停下腳步。經過深刻的反思,楊暕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百姓家的地無半隴,錢無幾兩,說要遠走他鄉,拍拍屁股就搞定了,而且在這個沒有電話汽車的年代,要想找到一個人還真的是大海撈針。

既然老百姓家的媳婦兒不好找了,那就換換唄。於是楊暕就把目標鎖定在雍州那些世家大族和當地官員家中的女眷上了。有句話叫不作就不會死,楊暕馬上就體會到這句話的深刻含義了。

楊暕把自己的想法對他的爪牙們一說,下邊的人立馬就高興起來。去百姓家抓個人什麼也撈不到,但要是去世家大族和官員家中抓人的話,那他們這些嘍囉也能撈點兒油水。

於是雍州的幾個世家大族迎來了這些上門惡客。世家大族在這個年代是個什麼存在不用多說,本來一開始還以為這位新到封地的王爺隻是接著這個名目來搜刮點兒錢財,所以各個大家族也都睜一眼閉一眼,舍點兒錢財也省去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