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連羅成都問不出什麼來,李向也打消了親自去見見丁彥平的念頭,反正人家也不衝著自己,說不定也就是在太守府待上幾天,休整一下,過幾日就和裴家三嬸一起繼續去山東了,真正的目標在山東也未可知。
想通了這件事情,李向也不再和秦瓊羅成兩人瞎說八道了,他還有很多事情要處理呢。打發走秦瓊和羅成後,看看桌子上魏征派人送來的那些條陳,頭就開始疼了。
李向其實並不是一個合格的上位者,對於這種毫無規範、根本沒有上下班時間的工作,一直就有著強烈的心裏抵觸。好在之前很多事情都必須他親自處理,那些可都是生死存亡的大事情。
現在好了,身在洛陽,雖說還不能夜不閉戶,但也不用擔心宵小之輩在這裏把他怎麼樣。再說了義勇軍大部隊就在城外軍營,城中又有大量的暗影成員,還有特種小隊分布在太守府保護這一家子的安全,隻要不是一窩蜂的出現一堆丁彥平那樣的高手,李向也可以勉強的說現在高枕無憂了。
既然事情不一定需要自己親自處理了,那他上輩子遺傳來的那種偷懶的習慣便開始死灰複燃起來。
看看條陳上亂七八糟事無巨細的全都寫了出來,可惜這些寫條陳的人根本不懂得條理,再加上又是古言古語,看的李向昏昏欲睡,頭疼欲裂。這時候他真的懷念那一世開會時發現的簡要了,雖然冗長,但起碼自己不用費勁兒就看得懂。
勉強咬牙堅持了一個多時辰,李向便再也不想看了。站起身伸個懶腰,喝杯茶,在書房裏繞了一圈兒後,突然想到自己現在可以把後世那種大公司大企業的辦公流程弄出來,這樣一來自己以後就不用在這樣浪費時間在案牘勞形上了。
說幹就幹,李向開始醞釀整理那一世的記憶,將工作製度、工作流程、考核辦法、獎勵機製全都弄了出來,當然全都按照後世簡潔的來,能想起多少就寫多少,以後想起來再補。
又是弄了一個多時辰,時間又到了晚上,李向便起身去後廚看看今晚吃什麼。說來也怪,李向來到這一世後,發現自己好像對美食有了更加強烈的欲望,總是覺得自己饞的不行。好在這時候並沒有多少好東西給他吃,就這李向還生生的把自己府中的那些廚子們都教會了炒菜。
其實炒菜早在南北朝時期就有了先例,當時農學家賈思勰的《齊民要術》中就已經詳細記載了炒菜的操作過程,不過由於當時生產力低下,根本煉不出上等的鐵,也就沒辦法製造出能夠炒菜用的鍋了,直到北宋時期炒菜才開始慢慢走進大眾的生活當中。
當然這些問題在李向這裏就不算問題了,他有研究院,又有自己後世學到的那些二把刀的知識,好歹是讓研究院弄出了上好的鐵來,這也是相對於這個年代的那種雜鐵說的。
有了鐵就有了兵器,當然也就缺不了李大人炒菜的鍋了。所以李向的府中已經吃了兩個月的炒菜了,也沒見府裏的人說膩歪。
說起炒菜,一個是炒,一個就是菜了。李向幾個月前就已經從波斯那兩個大商人那裏弄到了西域幾種中原沒有的菜種子,開春時讓人種到了龍門李府中開出來的小菜園子裏了。
現在已經是八月份了,有些菜已經熟了,李向在來洛陽前就收了一次,大多數都把留作了下一季播種的種子,少量的則被他當做食材來用,也給大家嚐個鮮。
這才來洛陽,李向又已經安排人在太守府後院開了一個更大一些的菜園子,準備繼續擴大規模種植新菜,等兩三年後,洛陽和龍門的百姓就有福氣自己種新菜,吃新菜了。
果不其然,到了後廚就看見無憂帶來的小丫鬟畫屏眼巴巴的站在門口,流著口水。掂著腳尖兒往廚房裏看,鼻子一抽一抽的,明顯是被香味吸引了。
也難怪她會這樣,自從李向覺得飯菜是越吃越沒有味道後,便親自下廚去露了兩小手兒,眾人便一發不可收拾,就連最平易近人的母親都私下裏找過他,希望他能多做幾次菜,理由相當充分,他母親肚子裏有了他的弟弟或者妹妹,需要吃好的。
自那以後,李向就開始不遺餘力的培養自家的那些個廚子,那些廚子早就想跟著少爺學兩手了,這下好了,一個個抖擻精神,從早到晚的練習,結果就是練會了炒菜,也讓那個月整個李府的吃食消費直線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