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這個地牢外,暗室中再沒有其他的房間了,李向又叫親兵仔細排查了一遍,自己則早早的就出了暗室,跟著魏征去看那些楊詵私下裏藏起來的兵器和龍袍皇冠。
說實話,李向還真的沒有近距離看到過真的龍袍,這次也算是大開眼界了。原來一直以為龍袍就是一件與眾不同,彰顯皇帝特立獨行和獨一無二氣質的衣服,誰知道在看到楊詵私藏的這件龍袍後,李向忽然有些不以為然了。
倒是魏征依舊激動的指著龍袍道:“大人,看到沒有,這就是滕王要造反的證據,他罪不可恕。”
李向將龍袍拿起來上下看了半天,最後還是忍不住問道:“玄成,我怎麼覺得這件龍袍和剛剛滕王身上穿的那件一樣呢,不會是你看錯了吧。”
魏征直接送給李向一個白眼兒,沒文化真可怕,居然連龍袍和王爺們穿的蟒袍都分不清楚,實在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看著李向一臉茫然的看著他,魏征覺得還是有必要給他科普一下,不然以後鬧出笑話可就丟人了。於是魏征拿起龍袍來,指著上邊的圖案一個個給李向講解起來。
其實老百姓對皇帝用的東西不熟悉很正常,皇帝一天到晚都躲在紫禁城中,難得露一次麵,這就給普羅大眾一種神秘感。往往越神秘的東西,對於老百姓來說越是覺得不可褻瀆。當然對於成日裏都能見到皇帝的朝堂重臣來說,這些其實嘴上說的恭敬,其實心裏早就習以為常了。
對於讀書人來說,他們有著自己的價值觀念,為了和泥腿子區別開,他們發明了許多叫法來顯示自己地位的崇高。皇帝用的東西不叫東西,叫聖物,而皇帝該用什麼東西,不該用什麼東西,這就完全是一種禮儀了。
從周朝定鼎天下後,周禮就被推而廣之,再加上幾百年不斷的完善,到了隋末已經行成了一套完整嚴禁的體製,其中就包括皇帝的服飾和穿著。
龍袍準確的叫法應該叫龍袞,原因是衣服上繡著龍紋的圖案。皇帝的龍袍上要繡上九條龍,前後身各三條,左右肩各一條,襟裏藏一條,於是正背麵看上去剛好都是五條,吻合帝位“九五之尊”。
除了有龍紋之外,還要有十二章紋、五彩雲紋、蝙蝠紋等吉祥圖案,十二章紋表示皇帝有著至善至美的品德,而五彩雲紋代表祥瑞,蝙蝠紋是紅色的,代表洪福。反正都是寓意美好的東西,放在今天就像過年時家裏貼福字,要倒著貼,叫做“福到了”,就是一個意思。
和王爺們穿的蟒袍不同的是,龍袍上繡的那些龍都是五爪的,而王爺們蟒袍上的龍紋卻是四爪的,還有再往下一級爵位的蟒袍是三爪的。其實都是顯示著這些公侯伯爵們是在皇帝的威勢下生存的,不可能以下犯上。
說來說去,禮儀製度也好,皇帝愛好也罷,就是為了彰顯皇帝高貴的身份和獨一無二的特權的,因此龍袍隻有皇帝可以穿,除了皇帝外別人穿上了,那就意味著有野心想當皇帝了,這就是皇帝不能接受的了。
為了讓後來人不再有這種野望,曆朝皇帝都會把這種越軌的事情上升到最高級別的政治範疇中去,隻要一聽說有人敢這麼做,哪怕是捕風捉影的,也會直接無情的來個滿門抄斬,禍及九族,這就是震懾。
所以魏征在看到滕王居然私藏龍袍後,便知道楊詵已經完蛋了。
聽魏征說了這麼多,李向才覺得自己真的是孤陋寡聞了,以為那一世的知識是多麼的泛濫成災,哪知道放在這裏,根本就不夠看的。
“好了,我知道了,俺們還是趕緊把這些東西都收攏起來,將來皇帝要是問起來,咱們也好有個交待。”李向不再糾結於龍袍的問題,幹脆一股腦全都打包,回去慢慢看。
魏征答應了一聲開始收拾,忽然反應過來,李向剛說的話好像不對,緊走兩步追上李向問道:“大人,聽你剛才的意思,這次滕王謀反的事情不打算現在就報到朝廷去?”
李向納悶兒的看看魏征反問道:“你覺得現在有必要和朝廷說嗎?”
“啊?”魏征徹底傻眼了,這可是謀反的大罪啊,怎麼在李向口中就像小孩子過家家一樣簡單,難道他不知道皇帝要是提前知道了這件事情後,會做出什麼事情來嗎?
李向看看魏征傻眼的樣子,切了一聲自顧自出了大殿,魏征想了半天,還是覺得應該提前和李向說清楚了,不然李向這個愣頭青還真的不知道事情有多嚴重的後果呢,便再次追上了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