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誰是幕後黑手(一)(1 / 2)

“李大人,既然你都知道了,那本王也不和你繞圈子了,其實你主要是得罪了不該得罪的人。”楊詵一改剛才擔心的樣子,仿佛是認命一般。

李向沒想到自己隨口詐了他一下,楊詵就爆出這麼大的秘密,立刻就開始思索他到底得罪的是什麼人。

“怎麼,這次大人沒有猜到是誰吧?”楊詵覺得自己已經漸漸又掌握了主動,臉上也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李向沒有理他,自顧自還在那裏猜測著。說實話,李向一路走來得罪的人還真不少,不說那些因為李向的事情丟官罷職之人,單單是和朝廷中的蘇威一係、宇文化及一係的官員們就有著生死大仇。

蘇威因為李向查辦了洛口倉倉守的事情被楊廣訓斥,後來又善做主張換上了自己的親信,同樣是被李向破壞掉。前不久李向在龍門城定親,蘇威還以朝廷的賀喜史的身份前來祝賀。

可偏偏這次龍門城又聚集了四麵八方的反賊頭目,弄的蘇威根本都麼有怎麼露麵,匆匆便返回了江都。

回去後正好趕上楊廣因為江南朱粲的叛軍的事情大發雷霆,本來派去的來護兒向朝廷發來了增兵的請求,說朱粲叛軍已經成了燎原之勢,要不趕快製止的話,將無法收拾。

其實楊廣也挺可憐的。一個素有雄心壯誌的皇帝,三征高麗,出兵塞外,開鑿運河,震懾四方,那一件事情要是放到後世的雄主身上絕對都是曠古爍今的功績。

可惜他就算自己渾身都是鐵,也打不了幾根好釘,手下人太不給力了。都不用去說武將們,單說朝廷中那些重臣,一個個平日裏歌功頌德,報喜不報憂,致使楊廣的思維依舊停留在全國一統,天下太平的地步。

要不是烽煙四起實在瞞不住楊廣這個皇帝的話,估計手下那些大臣們到現在都不會和楊廣說實話。就這每次楊廣問起亂民叛賊形勢如何時,還有人要把烽煙四起的民變說成是纖芥之疾,麻痹了這位帝王。

直到來護兒的奏章放在楊廣麵前,楊廣好長時間都不敢相信,江南的一個屠戶居然可以糾結起十餘萬的人馬來造他楊二的反。等回過味來,楊廣徹底暴怒了,原來這天下已經千瘡百孔了。

最讓他生氣的還不是這些造反的人,而是朝中那些成日裏歌功頌德的士大夫們,難道打碎王朝滅亡了,他們就能幸免於難嗎?楊廣實在不理解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做。

看著來護兒思路清晰的戰報,楊廣敏銳的發現,這天下亂民其實不是人家有多大本事,如果他楊廣能在第一時間就知道這些事情的話,他絕對有能力將這些危機消除在萌芽狀態,也不會有今日之惡局。

可大臣們一個個裝聾作啞,合起夥來就將這個大帝國的最高統治者蒙在鼓裏,放任這些反賊做大,終於釀成了今日的惡果。

如果說各地蜂擁而起的反賊是大隋王朝身邊的一個個炸藥包的話,那點燃這些炸藥包,並且讓帝國直接變得千瘡百孔的罪魁禍首,恰恰是楊廣最信任的這些臣子們,是他們縱容了這一切的發生。

怒,震怒,怒極之後便是抱負,赤果果的抱負。

第一個倒黴的便是蘇威。

確實也挺夠倒黴的,楊廣這邊剛剛生氣,他就從龍門回來了,而且還趕上了上大朝。

朝堂上的蘇威並不知道江都發生的一切,隻聽到楊廣在上邊問臣子們江南朱粲為何遲遲不能消滅,難道他們真的有那麼多兵力嗎?

蘇威還很謹慎沒有第一個發言,而是用眼角餘光看看其他重臣,他發現今天大家好像商量好一般,不管楊廣說什麼,做什麼,都全部成了沒嘴的葫蘆,一聲不吭。

等了半天別人說話而不得,蘇威又想到在龍門沒有受到李向的重視,心裏便打算接著這次機會好好在楊廣麵前說說李向的壞話起碼叫李向不死也脫層皮,惡心惡心他也好。

於是蘇威光榮的成為了楊廣下手的第一個目標。本來楊廣還沒打算動他,畢竟蘇威是朝堂上少有的幾位高官之一。哪知道蘇威一點兒都不懂的收斂,居然在倆護兒戰報都放到皇帝桌子上時,還大言不慚的說江南朱粲隻是小麻煩,根本沒有多少兵力。

最後還好死不死的在楊廣麵前說來護兒無能,連這麼支小小的叛賊都消滅不了,幹脆直接讓他回京,另派人前去吧。

楊廣已經忍耐不住了,但他作為一個帝王,需要考慮很多方麵的事情,即使現在蘇威已經不再適合擔任朝廷高官了,楊廣也沒打算就在著朝堂上當著百官的麵兒將他免職。

隻是楊廣實在沒想到蘇威居然自己作死到這個程度,告來護兒刁狀也就算了,還好死不死的又說起了李向。最後用到的結語是:“向擁兵自重,有列土封疆之患,懇請陛下先放下江南纖芥之疾,調重病圍剿李向,保東都百裏之地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