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4弘農舊事(1 / 2)

不說洛陽和龍門,李向和岑文本跟著少主和龍王他們連續走了幾日後終於做出了深山,到了一座大城,弘農。

弘農郡北接河東,西臨通關,東麵是河南郡,過了弘農往西就進入到京兆範圍內,大興也就不遠了。

自從出了深山,少主仿佛不再需要隱藏行蹤了,就那樣帶著隊伍大搖大擺的出現在官道上。

李向此時隻能和岑文本同騎一匹馬,小驢車早就不在了。岑文本這兩日大概也是習慣了這樣的日子,反正也不再愁眉苦臉,估計是破罐子破摔呀。

李向還沒有來過這裏,看著這裏的環境和河南郡差別太大了。到處都是黃土,感覺已經進入了黃土高原。官道也是塵土飛揚,本身沒幾個人,可看著那塵土的氣勢就像剛剛有千軍萬馬從這裏行過一般。

這裏的百姓也似乎對周遭的事情根本不感興趣,像他們這樣的大隊人馬行進中,居然都沒有一個人回頭看看或者好奇的停下來觀察一下。都是悶著頭趕路,不言不語。

“景仁先生,你說這裏的百姓都怎麼了?一個個看上去都無精打采的。”這是李向再和岑文本說話,景仁是他的字。

這兩日岑文本也漸漸看出李向不是犯傻,而是有自己的計劃,看樣子居然已經取得了不小的進展,那個一直看著他們的黑大個兒怎麼感覺在李向麵前有些拘束,難道已經被李向製服了?

岑文本一點兒都不傻,見李向每天都是不驕不躁,按部就班的跟著這幫人走,他的心裏也安穩了不少,至少現在可以看出隻要沒有到了目的地,兩人的安全還是有保障的。

“大人可能不知道,這弘農郡的百姓這幾年過的太苦了。”岑文本有些傷感的回了一句。

“哦?此話怎講?”李向見岑文本好似知道內幕,邊有心了解一下。

“大人可知楊玄感造反之事?”岑文本問了李向一句。

“恩,多少有些耳聞,具體就不太清楚了,還是景仁先生來說吧。”李向知道的曆史大多都是一知半解,還有一半兒都是後世史書上寫的,誰能知道有多少是確確實實發生過的,所以還是聽聽人家見證者怎麼說吧。

岑文本看看左右的那些人也沒有一個關心他們的,便輕咳一聲道:“楊玄感是當年越國公楊素的長子,當時在朝中任禮部尚書。”

岑文本對朝廷的事情頗為熟知,便一五一十給李向說了起來。

當時楊素已死,楊玄感襲了越國公的爵位。楊素生前門客眾多,手下將吏也不少。楊玄感襲爵後,便接手了楊素的這些人脈。

楊玄感此人頗好文學,當時四海聞名的大學問家基本都在他的門下。當今萬歲猜忌心重,見他的門客太多,便對他進行監視,還不斷的打壓。

楊玄感心中越來越不安,私下便與他的幾個弟弟商議,準備廢掉楊廣,另立立秦王楊浩為帝。

後來跟隨楊廣征討吐穀渾,回來時到了大鬥拔穀,當時隨從官員都很狼狽,楊玄感想襲擊行宮。他叔父楊慎對他說:“朝士的心還是一致的,皇上還沒有垮台的跡象,不可胡來呀!”楊玄感這才作罷。

當時楊廣喜歡四處征伐,楊玄感便想趁著這種機會,多多拉攏將領,掌握軍隊。

大業九年春,楊廣二征高麗,命楊玄感在黎陽督運糧草。這時,天下已經烽煙四起。楊玄感於是和武賁郎將王仲伯、汲郡讚治趙懷義等謀議,趁著押糧的機會,讓楊廣的軍隊斷糧挨餓,因此常常逗留,不按時發運糧草。

楊廣的軍隊前進速度慢下來,便派使者來逼促。楊玄感就說水路有很多反賊,不能冒然送糧,擔心被反賊截取,就這樣把楊廣騙了過去。

一直到了六月間,等楊廣的軍隊已經接近遼東後,楊玄感悄悄將在遼東前線的弟弟武賁郎將楊玄縱、鷹揚郎將楊萬碩,都派人召了回來。

後來又假傳聖旨說在東海上進軍遼東的來護兒造反了,不給他們糧食補寄,還以皇帝不在中原為由,向黎陽周圍的地方發了文書,聲稱要討伐來護兒,要地方上的守軍都到黎陽來彙合。

這時候蒲山公李密正好來到黎陽,便投在了楊玄感麾下,作為軍師 楊玄感造反。

萬事俱備後,李密提出了上中下三策要楊玄感選擇,楊玄感想要先攻打洛陽,就選了下策。當時洛陽是由老將軍樊子蓋鎮守,楊玄感的軍隊根本打不下洛陽來,白白在洛陽城下浪費了將近一月時間。

這段時間洛陽周圍的衛所兵邊紛紛前來圍攻楊玄感,楊廣也收到消息,派了大軍前來征討,其中就有後來淩煙閣中的人物大將屈突通。

楊玄感再厲害也不可能同時抗住這麼多隊伍的進攻,隻好帶著人馬一路敗退。當時手下建議他洛陽打不下來,那就進兵關中,打下大興也成。

楊玄感居然還真的聽了,帶著人馬往西去攻打大興。走到弘農時已經被朝廷大軍圍困在這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