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瓊成了國師府新上任的護衛頭領,那些義勇軍兵士搖身一變,成了國師府的護衛。李向安穩的住在國師府中,連續幾日都沒有出府去。
國師王軍也不知道在忙什麼,這些日子一直也沒見蹤影。
金不換很上心,每日都會到外邊三個院子去看看,監督那些下人們不能出院子。
大興城在那日全城搜捕後,忽然間好像沒有了任何動靜,又恢複到了最先那般祥和。
這日城門口兵士們忽然增多起來,將進出城的百姓全都趕在了很遠的地方,然後就看到一隊隊玄甲軍整齊的站在東門外,李秀寧也是頂盔冠甲,騎著一匹雪白的照夜玉獅子等在城門外。
不大會兒功夫,就見遠處塵土飛揚,馬蹄聲隆隆傳來。李秀寧精神一振,隨即一揮手大聲道:“列隊,準備迎接!”
“諾!”玄甲軍兵士們齊聲應答,手中的長槊在地上整齊的一頓,發出沉悶的聲音。
李秀寧一抖韁繩,朝著遠處奔了過去。
城門口的百姓們也都伸長脖子往遠處看去,不知道是什麼人來到了大興,值得這樣隆重的迎接,一個個交頭接耳小聲談論著。
這時,從城中又來了兩隊人馬,前邊並排著兩輛車架,都掀開了前邊的布簾,近處的百姓看的清楚,一輛車上端坐的正是國師,一個個激動又緊張起來,紛紛要跪地下拜。
國師身邊的衛士們忙不迭的告訴百姓不用跪拜,另一輛車駕上的代王看著百姓們見到國師的樣子,心裏都有些吃醋了。
王軍坐在車駕中,眼睛卻一直望向城門外,他和代王也是剛剛才得到消息,今日居然是李淵帶著隊伍回大興的日子。
作為大興城中一支絕對不可忽視的力量而言,李淵的唐國公府有這個資格享受這樣的接待禮儀。
代王也是被國師一起叫過來的,本來他是沒準備迎接李淵的,畢竟自己是個王爺,這樣隆重的去迎接一個國公,一來不合禮儀,二來也顯得自己在大興好像低了李淵一頭。
偏偏國師去了跟他說,李淵這次回來一定是為了三兒子李元吉的事情。李淵在大興的時間要比代王多出好幾年去,這幾年時間李淵已經將大興變成了他自己的領地了。
不要看現在好像李淵不在,大興城有代王坐鎮也是安安穩穩,沒有什麼亂子。一旦代王不給李淵麵子,能知道這大興城中有多少人是李淵的死黨,暗棋?萬一李淵真的有其他心思的話,他代王絕對首當其衝,第一個變成李淵的俘虜。
國師的話讓年紀尚小的代王不寒而栗,想想大興離著江都十萬八千裏,李淵真的動手了,自己就算想跑都來不及,想了半天,還是絕對應該聽國師的話,便跟著國師一起來城門口見李淵了。
跟在國師身邊的隨從不再是金不換,換成了李向。他今日還特地打扮了半天,臉上用王軍給的軍用油彩畫了一個印記,沒有那麼明顯。他擔心李淵身邊會跟著李世民,兩人隻要一見麵絕對會被認出來的。
秦瓊說是護衛國師,還不如說是護著李向,寸步不離的跟在李向身邊,其他義勇軍也都是全神貫注的看著周圍的百姓,擔心又有什麼刺客之類的人出現。
他們到了城門口時,李秀寧已經跟著回來的李淵出現在城門外一裏的地方了。果然李淵的排場夠大,各種旗子直接行成了軍陣,遮天蔽日。身後的兵士們盔明甲亮,隊伍拉的很長。
李向看著怎麼也有個四五千人之多,心裏陡然有些緊張起來。這次回來李淵到底是為了什麼事情,自己還沒有去考慮過,要不是國師突然找到他,叫他跟著迎接李淵,他都不知道李淵會突然回來。
另外就是秦瓊這些人在國師府中住了這幾日,門也沒出過,倒是沒有什麼人來找麻煩,但總覺得太平靜了,有點兒暴風雨將來前的氣氛。
今日秦瓊他們一露臉,說不定那些百姓中就有敵人的人存在,看到秦瓊就知道他李向一定也在附近了。
最關鍵是,這樣露麵對於國師王軍來說福禍難料,一旦少主那些人狗急跳牆,喪心病狂起來,把王軍再給連累了,自己也過意不去。
“鎮定些,想什麼呢?”王軍的話低低在他耳邊響起,李向這才發現,自己想著想著,居然拳頭攥的緊緊的,麵部多少有些抽搐,頓時靜下心來朝著王軍點點頭。
外邊李淵的人馬已經在城門口了,這是李秀寧也發現代王和國師居然也在,一時有些詫異,低聲和李淵說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