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宴驚(1 / 2)

中秋晚宴上,燈火喜氣地通明,一輪明月皎潔無暇,酒果佳肴美味豐富,貴族高官把酒交盞。

今日中秋宴果然在菊花海旁開宴,不遠處有個亭子,與王嫣然白天看到的一模一樣。

王嫣然率後宮嬪妃齊來祝賀:“中秋佳節團圓美滿,願皇上萬福安康。”她們盈盈福身,衛涇喜得忙抬手。

“皇後都是一家人,不需多禮。”

“謝皇上。”王嫣然等人起身,抬頭見衛涇招手,王嫣然迎著走上數階台,與衛涇同座。

“愛妃你也上來。”衛涇又朝另一個人招手,接著他道:“小心身子。”他邀的正是宓淑嬪。

所有女子臉上都變了色,王嫣然專心瞧著某個人,歡妃正氣憤憤地看著宓淑嬪笑不露齒地,又有夏荷攙扶下走了上去,在衛涇跟前下緩慢而坐,不期與衛涇投來甜蜜而笑。

“大家都落座吧。”王嫣然應接不暇,剛剛好不容易讓嬪妃們按著位分落座,又有一位羙國舊時的貴族走過來。

那位衛家貴族行了禮道了聲賀,瞧著衛涇身邊宓淑嬪道:“與皇叔許久不見,今日一看,皇叔身邊終得新的佳人。仔細一瞧,卻不是原來的王嫂。”

在場嬪妃們都十分疑惑,誰都不知衛家貴族說的“王嫂”是誰,王嫣然呆了一會兒,才突然猜中貴族口中的“王嫂”說的就是歡妃。

王嫣然先瞧著衛涇怎麼回答,很快就發現衛涇隻呆愣愣地看著貴族不言語,從他眼裏看出衛涇似乎對眼前的貴族很陌生。

“他是誰啊?”宓淑嬪抬頭小聲地問衛涇,衛涇依舊不作答。

許是衛族皇家人被發配到各個封地之後許久不見麵的原因,衛涇才覺得他們麵生吧。

王嫣然隻好代替衛涇問那個貴族:“不知這位叫‘皇叔’的是皇上什麼人,可否道個姓名,好讓我們都認識認識。”

那貴族低著頭不知向後瞟著什麼,接著他不遠的空座位旁站起來一個身穿官製的官人,看那官人打扮像五品之下。

“回皇後娘娘。”他作揖行禮道,“此人是先帝的孫侄子,先帝乃嫡長子,孫侄子的祖父在宮中排老四,乃先帝的四弟故而生下了他的生父,後來先帝登基,四皇子被封地到鄞州,並封為殷親王,殷親王幾年前年發病去世後,就由他的兒子殷軻嗣王繼承父業,殷軻嗣王前兩年去世,便讓他的兒子也就是臣下身邊這位清軻郡公。”這位官人講話很有故事性,介紹得清清楚楚,簡明極了。

王嫣然瞧著衛涇似乎要他證實與否,而衛涇也不可思議地回望著他。王嫣然隻管開口問道:“皇上您可知您身邊還有個外甥侄子?”關係盡管複雜,王嫣然都有點暈了還是核實一下好。

衛涇想了一盞茶功夫,才想起道:“的確有這個外甥侄子。”衛涇“拋下”宓淑嬪對王嫣然講道:“父皇在世的確有這麼個四弟殷王,殷王與父皇最要好,故朕與殷王並不陌生,隻是後來殷王死後,與殷王之後就甚少聯係了,打朕登基以來就再沒聯係了。”

“看來今日中秋佳人最團圓。”王嫣然道,“皇上何不如好好與當今的清軻郡公好好認一認,若以後萬一還有來往,也不失作為長輩的情分。”

王嫣然特意把“情分”說得很強調,若皇上忘了自己的至親,會引起前朝議論皇帝對皇親薄情寡義。

“皇上就依皇後娘娘的意思吧。”下邊的宓淑嬪突然也吟吟勸道。

王嫣然轉眼瞧著宓淑嬪,宓淑嬪今日打扮很雅致,有賢德風範,她一身素雅淡粉束袍,低下淺白襦裙,顯得低調而賢淑,與歡妃打扮正截然相反。

衛涇對她柔柔地應許,又對她粉白衣袍外微隆的小肚子微微一笑,形成了一對恩愛的璧人。

王嫣然自己暫且看的下去,但為某個人看不下去了。

歡妃幾個沒被邀請坐在禦座身旁的臉色早已變得極差,就差要將宓淑嬪千夫所指了。

“賢外甥既然你知道有我這個皇叔,為何那麼久也不進宮見一見朕呢?朕記得每逢過節之時,你也不曾出現過。但不知除了你之外,朕還忽略了哪個皇親?”衛涇道。

清軻郡公隻舉著作揖的手,嘴上蠕動半天不知怎麼作答,隻拿眼偷偷覷著身邊的官人。

那官人知道他有點怯場,替他向皇帝稟報道:“回皇上,先帝身邊曾有五個兄妹,其中二公主嫁到吐魯番國之後不久病死,其餘四個兄弟,五皇子七皇子嬰孩時早已夭折,剩下的三皇子在邊境早早為國捐軀未留下子嗣;六皇子那年犯了謀反之罪,先帝把六皇子發配到最北邊的白城塔,白城塔與匈奴邊界最近,臣下曾聽聞六皇子被匈奴人劫走之後杳無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