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言語的狂風,常常會伴著飛沙走石,狂烈地向我們奔來。我們要處亂不驚,敏銳地避開沙石的襲擊,巧妙地迎接風的來臨!
與別人談話時,有時難免會遇到被質疑或被刁難的情況,選擇避實就虛,往往可以帶來轉機。
美國在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後,原子彈的巨大威力在國際社會引起了強烈反響。這時美國媒體開始關注同樣擁有原子彈技術的蘇聯。蘇聯到底有多少顆原子彈成為美國新聞媒體的焦點話題。因此,當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到美國訪問時,美國記者迫不及待地問道:“部長先生,請問蘇聯現在有多少顆原子彈?”這一問題明顯涉及了國家機密。雖然莫洛托夫有些不快,但是為了避免其他記者在這一問題上糾纏不清,他回答道:“足夠!”
這一巧妙的回答,既避開了問題的話鋒,保守了國家機密,又回答了記者的問題,並且還顯示了蘇聯國力的強盛,可謂一箭三雕。
生活中,麵對別人的挑釁,如果不想把雙方的關係搞僵,不想把場麵搞得太尷尬,避實就虛也是個不錯的辦法。
王立是某縣公安局的偵探科科長,他手下有個姓顧的副科長,自恃有背景和學曆,有些不把王立放在眼裏。
一次開會時,顧副科長裝作不經意地說起:“唉,時間過得真快啊,轉眼之間我從國防大學畢業已經7年了,一直沒有回去看看。哎,王科長,你畢業後回過你的大學嗎?”王立是部隊轉業幹部,根本沒有讀過大學,他知道顧副科長這樣說是想讓自己難堪。他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說:“我自從來到這裏工作就沒有離開過,因為實在是任務重、責任大,還要管理手下這一批人,我都恨不得學會分身術呢!這不,上級又派下一項任務,我看,這次需要你多出力啦,你的學曆這麼高,應該沒有問題吧!”
顧副科長想讓王立當眾出醜的願望落空不說,還被迫接手了一項艱巨的任務,真是有苦難言!
遇到這種情況時,避實就虛,不但能讓自己擺脫困境,變主動為被動,還可以將問題的重點轉移,從而達到回擊對方的目的。
民國時期,東北奉係軍閥的統帥張作霖,對付日本人很有一套,所以日本人對他又恨又怕。
有一次,張作霖應邀參加一個宴席時,幾個在場的日本人知道張作霖出身土匪是個粗人,對字畫之類是一竅不通,於是故意刁難他,請他即席作一幅字畫贈給他們。
張作霖雖然性情粗狂,卻是個明白人,他知道這些日本人是不懷好意的,目的是想讓他當眾出醜。然而張作霖非常爽快地答應了日本人的要求。隻見他走到桌前,大筆一揮在宣紙上寫下了一個“虛”字,然後落款“張作霖手黑”。
這讓在場的客人們都麵麵相覷,一時之間不能理解其意,幾個日本人更是摸不著頭腦。這時,張作霖的秘書立刻反應過來,他連忙在張作霖耳邊低聲提醒道:“大帥,您的‘墨’字下邊少寫了一個‘土’。‘手墨’寫成了‘手黑’。”
這時在場的很多了解張作霖的中國客人也很快明白了事情的原委。正當大家為張作霖如何收場而擔心時,隻見他拍了拍秘書的肩膀,然後大聲訓斥說:“你以為我不曉得這個‘墨’字下麵還有個‘土’字嗎?我這是故意少寫的,因為這是日本想要的東西,我這叫‘寸土不讓’。”
這一番話,立刻博得了滿堂喝彩,眾人紛紛拍手叫好。幾個日本人不但沒有達到讓張作霖出醜的目的反而被張作霖羞辱了一番,最後隻得灰溜溜地離去。
當我們麵臨困境時,一定要冷靜分析,做到處變不驚。必要的時候,選擇避實就虛。這樣,就可以避開正麵的攻擊,達到全身而退或者擊敗對方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