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認錯,冰釋前嫌(1 / 1)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犯錯的時候主動承認,就容易得到別人的諒解。

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主動認錯,別人就會諒解自己,彼此的關係也會繼續保持!

戰國時期,趙國文臣藺相如因功而被封在了武將廉頗之上,這使久有戰功的廉頗很不服氣,逢人便說:“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台!”這話傳到了藺相如耳朵裏,藺相如就稱病不上朝,免得跟廉頗見麵,就連在路上遇到廉頗也要繞道而行。藺相如的食客覺得他如此懼怕廉頗,表現得太懦弱,藺相如意味深長地說:“你們認為是廉將軍厲害還是秦王厲害?”大家紛紛說:“當然是秦王厲害了。” 藺相如說:“秦王那麼厲害我尚且不怕,難道我會怕廉將軍嗎?我之所以避讓他,是為國家著想。秦國之所以不敢侵犯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這兩個趙王的左右手,如果我們搞內訌,兩虎相鬥必有一傷,趙國的實力就會削弱,秦國定會乘機攻打我們,後果不堪設想!”

這些話傳到廉頗的耳朵裏後,廉頗羞愧不已。他脫掉一隻袖子,露著肩膀,背了一根荊條,直奔藺相如家。藺相如連忙出來迎接廉頗。廉頗雙手將荊條舉過頭頂,對藺相如說:“我為了爭一口氣,就不顧國家的利益,真不應該。希望先生大人有大度,不跟我計較。現在奉上荊條,請您鞭打我,來教訓我!”

藺相如把荊條扔在地上,用雙手扶起廉頗,給他穿好衣服,拉著他的手請他坐下。從此以後,兩人重歸於好,共同為趙國出力。

廉頗的“負荊請罪”此後在曆史上傳為美談!由此可見,犯了錯誤並不可怕,隻要主動認錯,及時改正,就會獲得別人的原諒。

從前有一個草原部落,老首領剛剛過世,老首領的兒子阿飛繼任了首領。阿飛平時花天酒地,遊手好閑,對部落事務毫不熱心,這個部落的實力很快衰退下來。在一次與鄰近部落的戰鬥中,阿飛被對方擒獲。鄰近部落的首領決定將他斬首,但是可以先給他一天的自由活動時間。

當阿飛被放逐在草原上時,他感覺自己已經完全被這個世界拋棄了。他回憶起曾經錦衣玉食的日子,想起了自己部落中辛苦勞作的牧民、英勇善戰的武士,他追悔莫及。他想,如果上天再給我一次機會,能讓我重來一次,我的生活絕對不會這樣度過。於是,他想利用自己生命中最後24小時做一些事情,來彌補曾經的過失。

他慢慢地行走在草原上,看見很多貧苦的牧民在烤火,他把自己頭頂上的珍珠摘下來送給他們;他看見有一隻山羊跑得太遠,迷失了方向,就把它追了回來;他看見有孩子摔倒了,主動把孩子扶了起來;最後,他還把自己一件珍貴的大衣送給了看守他的士兵……這些事讓他感到快樂,他可以滿意地結束自己的生命了。

第二天,行刑的時候到了,他輕輕地閉上眼睛,等待劊子手結束自己的生命。可是等了很久,劊子手的刀都沒有落下,他覺得很奇怪。當他慢慢把眼睛睜開的時候,才看見鄰近部落的首領捧著一碗酒微笑著站在他麵前。

那個首領說:“兄弟,這一天來,你的所作所為讓我感動,也讓我重新認識了你,我們兩個部落的牧民本來可以和睦愉快地相處,卻因為一些私利互相仇視,彼此殺戮,誰都沒有過上太平的日子,今天,我要敬你一杯酒,冰釋前嫌,以後我們就是兄弟,如何?”

古人雲: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犯錯後知道悔改便能獲得別人的諒解。

人生漫長,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隻要意識到錯誤,主動改正,就一定能翻過錯的一頁,開始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