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侃能夠緩解人的緊張情緒,放鬆人的神經,讓人在不知不覺間感受到放鬆和快樂……
日常溝通不能太死板,適當調侃一下,會讓氣氛變得輕鬆、自由!偉大的作家馬克·吐溫就善於調侃。
一位商界闊佬對馬克·吐溫說:“我想借助您的神來之筆,給公司做個廣告。” 馬克·吐溫說:“當然可以!” 第二天,在馬克·吐溫主辦的報紙上登出了如下文字:“一隻母蒼蠅有兩個兒子,她把這兩個兒子視若掌上明珠,愛護備至。一天,母子三個飛到XX商業公司的商店裏。一隻小蒼蠅去品嚐包裝精美的糖果,忽然雙翅顫抖滾落下來,一命嗚呼!另一隻小蒼蠅去吃香湯,不料也一頭栽倒,頃刻斃命。母蒼蠅痛不欲生,撲到一張蒼蠅紙上意欲自殺,盡管大吃大嚼,結果卻安然無恙!”闊佬看完廣告,氣得直翻白眼。
馬克·吐溫用調侃的方式無情嘲弄了這位貪婪的富商。
馬克·吐溫成名不久,有一位記者采訪他,請他談談自己第一次掙錢的經曆。馬克·吐溫想了想,然後說:“我記得很清楚,那是我在小學讀書的時候。那時,小學生們都不尊重老師,而且不愛惜學校的財產,經常弄壞桌椅。於是我們學校就訂出一條規則,哪個學生弄壞了桌椅,他或者在全校學生麵前接受挨打的處分,或者罰款五元。一天,我弄壞了我的書桌,隻好對父親說,我犯了校規,要麼罰五元,要麼在全校學生麵前挨打。父親說當著全校學生的麵挨打真是太丟臉了,他答應給我五元錢,讓我交給學校。但是在給我這五元錢之前,他把我帶到樓上,狠狠地揍了我一頓。後來,我決定當著全校學生的麵再挨一頓打,以便把那五塊錢保存下來。我真的這樣做了,那就是我第一次掙錢。”
馬克·吐溫的調侃使嚴肅的采訪變得輕鬆有趣,也使人們一下子記住了這位幽默的作家。
生活中,馬克·吐溫也時常借助調侃來調節氣氛。
馬克·吐溫到一個小城市演講,他決定在演講之前先理理發。“你喜歡我們這個城市嗎?”理發師問他。“啊!喜歡,這是一個很好的地方。”馬克·吐溫說。“你來得很巧,”理發師繼續說,“馬克·吐溫今天晚上要發表演講,我想您一定得去聽聽。”“是的。”馬克·吐溫說。“您弄到票了嗎?”“還沒有。”“這可太遺憾了!”理發師聳了聳肩膀,兩手一攤,惋惜地說,“您隻好從頭到尾站著了,因為那裏不會有空座位。”“對!”馬克·吐溫說,“和馬克·吐溫在一起可真糟糕,他一演講我就隻能站著。”
某一個“愚人節”,有人為了戲弄馬克·吐溫,在報紙上刊登聲明說他死了。馬克·吐溫的親戚朋友從全國各地紛紛趕來吊喪。當他們來到馬克·吐溫家的時候,隻見馬克·吐溫正坐在桌前寫作。親戚朋友們先是一驚,接著都齊聲譴責那家造謠的報紙。馬克·吐溫毫無怒色,幽默地說:“報道我死是千真萬確的,不過他們把日期提前了一些。”
麵對困擾和不快,馬克·吐溫也是調侃一下,一笑而過。
馬克·吐溫曾在《呼聲報》工作過。一天,主編對他說:“以後你不必在這裏工作了。” 馬克·吐溫問道:“你們為什麼不用我了呢?”“因為你太懶,而且一點也不中用。”“嗬,你也不比我聰明,”馬克·吐溫笑著說,“你要用6個月的時間才知道我太懶而且不中用,可是我在來工作的那一天便知道了。”
有一次,馬克·吐溫乘火車去一所大學講課。因為時間緊張,他十分著急,但火車卻開得很慢。當列車員過來檢票時,馬克·吐溫遞給他一張兒童票。檢票員仔細地打量他之後說:“真有意思,我看不出您還是一個孩子哩!” 馬克·吐溫回答:“現在我已經不是孩子了,不過,我買車票的時候還是孩子。”
有一回,馬克·吐溫向鄰居借閱一本書,鄰居說:“我可以借給你,但我定了一條規則:從我的圖書室借去的圖書必須當場閱讀。” 馬克·吐溫隻得悻悻而回。一星期後,這位鄰居向馬克·吐溫借用割草機,馬克·吐溫笑著說:“當然可以,毫無問題。不過,我也定了一條規則:從我家裏借去的割草機隻能在我的草地上使用。”
馬克·吐溫高超的幽默、機智贏得了大家的欣賞,成為美國最知名的人士之一。海倫·凱勒曾言:“我喜歡馬克·吐溫——誰會不喜歡他呢?即使是上帝,亦會鍾愛他,賦予其智慧,並於其心靈裏繪畫出一道愛與信仰的彩虹。”他運用調侃的藝術,探索著生命的真諦,成就了不朽的傳奇。
我們都應該向馬克·吐溫學習,多多運用調侃的藝術,使自己在交往中更加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