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處的“敵”並非真正的敵人,而是指求助對象。當你預知對方可能會拒絕自己的要求時,不妨耍點小“花招”……
如果你要求別人為你做的事非常重要或者難度很大,別人的第一反應肯定會拒絕。為了實現目的,你最好對自己的主要目的避而不談,先從簡單易行的小事入手,讓對方不知不覺中走入你預先設定的軌道。美國某報的總編輯雷特就是采用這一方法為自己成功地招募了得力幹將。
雷特擔任某報的總編輯的時候,身邊缺少一位精明幹練的助理。他通過尋找和比較,盯上了年輕的約翰·海。而當時約翰剛從西班牙首都馬德裏卸任外交官,正準備回到家鄉伊利諾伊州從事律師職業。
雷特看準了約翰是把好手,可他怎樣使這位有為青年拋棄自己的計劃來報社就職呢?雷特想了一個好的計劃。
一天,雷特請約翰到聯盟俱樂部去吃飯。飯後,他提議請約翰到報社去玩玩。從許多電訊中間,他找到了一條重要消息,那時恰巧國外新聞的編輯不在,於是他對約翰說:“請坐下來,為明天的報紙寫一段關於這條消息的社論吧。”約翰沒有拒絕,提筆就寫。
社論寫得很棒,格裏萊看後也很讚賞,於是雷特請他再幫忙頂缺一星期、一個月,漸漸地幹脆讓他擔任這一職務。
就這樣,約翰在不知不覺中放棄了回家鄉做律師的計劃,而留在紐約做新聞記者了。
雷特憑借這一策略,獵獲了他物色好的人選;而約翰在試一試、幫朋友忙的動機下,不知不覺地扭轉了他人生航船的方向。事前,雷特一點都沒有泄露自己的本意,他隻是勸約翰幫他趕寫一篇小社論,但最後卻圓滿地實現了延攬人才的目的。
先要求別人做點容易的事情,給他一點成就感,他就會非常樂意去滿足你接下來的要求,等他一步步接近你的目標,才會發現你的要求對他來說並不難、並不過分。
另外,激發興趣也是“引誘”別人幫你實現目的的好辦法。
貝爾是電話機的發明人,他一直在尋求提供資金的合作者。大資本家許拜特非常有錢,如果能夠獲得他的資助,貝爾就能夠接著進行實驗。但是,貝爾知道許拜特是個脾氣古怪的人,向來對電氣事業不感興趣。於是,貝爾決定先想辦法調動許拜特的興趣。
貝爾來到了許拜特的家中後,並沒有直截了當地向對方說明預算能獲得多少利潤,也沒有對他解釋電話機的科學道理。
他坐下來,先彈起客廳裏的鋼琴。彈著彈著,他忽然停下來對許拜特說:“你可知道,如果我把這隻板踏下去,向這個鋼琴唱歌,這鋼琴便會跟我學。譬如,我唱一個Do,這鋼琴便會應一聲Do,這事你看有趣嗎?”
許拜特放下手中的書本,好奇地問:“這是怎麼回事?”
這時,貝爾才詳細地向他解釋了和音和複音電話機的原理。通過這次談話,許拜特願意負擔一部分貝爾的實驗經費,貝爾如願以償。
這裏必須指出的一點是,你對別人的求助或要求必須是合法的、正當的,如果你以正當的事情來掩蓋自己的非法目的,即使僥幸得手,最終的結果也會害人害己、自食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