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卓文,我是一名藝術工作者,我也出過很多做品,但是從未得過獎。我也做過很多大工程,但並沒有讓我發過什麼財。在別人眼裏我也算是個藝術家。我生活在廣州,這個地方節奏很快,我不喜歡這個地方,相信每個從事藝術者都不喜歡節奏快的地方。生活在這裏,所以我對嶺南文化很感興趣。也是因我從事美術設計,雕塑工作。我對於中國西方文化也有所學習,所以我對曆史藝術文化也很感興趣。我也有很多好友喜歡收藏,也喜歡買賣。幹藝術這行,買賣古董就有得說了,畢竟那是專業。你怎麼說,很少有人反駁。如果你混得有點小名堂,就算是同行也很少反駁你。中國文化的好處,不但能用同音詞,還能用反義詞,近義詞。總之而言,隻要是你能向好的說,能說出點道我,就是對的。記得有一次私人會所小集會,有一個朋友帶了一幅蜘蛛網畫,在畫的下方畫了一隻小蜘蛛掉著。我看了半天都看不明白,他確說這是福從天降的意思。到現在我也搞不懂是真是假。這也並不是瞎扯,在我們的這行裏也就這樣。藝術品,古董,很多人都分不清。所以有很多人做品賣不出好價錢,就到處去收,撿,石頭,古董來拍賣。我以前就有一個朋友從事了四十多年的雕塑工作無一事成。後來就跟著同行玩石頭。每天賺到的錢就買很多裝備上山下地去挖石頭。有一次石頭抄價很高,因此他發了一筆財。後來一哥們聽說,就也請人上山挖樹根。不久聽說出了事,也不知道挖掘出了什麼事,現在也就一閑人,估計也沒什麼好事。聽說有些哥們下地去倒鬥掏金,也有發了不少財。也有一些朋友約我下地倒鬥掏金,但是從來沒去過。我對這些沒興趣,所以我都拒絕了。當然,藝術品不一定是年代越久越值錢,有些當代藝術也是能拍賣得到更也的價錢。有一次,我參加了一個大項目工程。我也就在裏麵擔任藝術總監。我能擔任藝術總監並不是我對藝術有很深的學問。隻因為我是學過做建築,在一些大型項目裏往往跟建築,設計,雕塑合在一起。從小我就喜歡這些我也不知道這些有沒有關係,也不知道學那個好,所以我都學了。後來我才知道,在我們這圈子,我這個年紀裏,能混得比較有點小名氣的,我也是屬於前幾名的。也就是我會多了點,所以這一次總監的位置又留給了我。坐在這個位置也沒有什麼好,什麼工作都要參與。有時上班最早的是你,下班最晚的也是你。唯一能感覺好點的就是小論壇永遠都有你的份,你會經常被邀請,我這行這是一種名氣,也是一種光榮。藝術家不要名氣,一輩子都白混。我為什麼被邀請,你們懂得。有一次在一個小集會裏,我碰上了一位老師,這位老師姓徐,他人長得很隨和,身高一米七左右。可是他偏偏喜歡穿唐裝。我第一眼看見他的時候就見幾位小師妹圍著他喝茶,他在裏講茶道,什麼小種阿,七子茶的來源。我也喜歡喝茶,所以就也去那裏聽聽。他一見到我就對我點頭,問了我一句,卓工聽說你最起可紅了,那麼大的一個工程,連地形都沒有劃分,你都把它現場一比一做出來,聽說設計院都被你這一著嚇了一跳。那些小師妹一聽,個個都看著我,一臉崇拜的樣子。我笑了笑說:徐老師不帶您這麼誇人的。聽說您最近可發大了,您那些個學生去野外找素材給您來了不少寶貝,其中就包括一把神兵。徐老師嗬嗬笑了笑說,那裏有什麼神兵阿!就一幅畫,不過畫工真是不錯。卓工你要是喜歡,我送你。我一聽,心裏就叫苦。這可是打起我的主意來了。所謂無事不登三寶殿,那有那麼好的便宜。我笑了笑,老師您就別跟我來這套,您說有什麼事,我能做的都盡力。說實話,我在說這句話的時候,自己心裏靠!了一聲,想著今晚肯定很漫長徐老師拿起他身邊的畫筒,從畫筒拿出一牛皮,小師妹們也圍了過去看,牛皮裏用刀刻著兩柄劍,一把是龍柄劍,另一把是星星柄。徐老師說,這是我學生在廣西防城港那邊找素材寫生,在一個山穀裏麵發現的,如果不是現代裝備那麼先進,我看他們這次可是回不來了。徐老師,名叫徐康平,是搞藝術攝影的,不是攝影人體,他是專門攝影藝術品。他有一批學生跟著他,他本來是教攝影專業的,可以攝影是燒錢的專業,不是每個人都能有錢學的,俗話說玩攝影窮三代,單反毀一生,這也說明了玩攝影的人不是每個人都能很縱容的玩。但徐老師可是骨灰級別的人物。那是因為他創新了一種攝影方法。就是去找一些比較不一樣的東西來拍。找什麼呢?藝術品!當代藝術能有多少,而且就本身藝術品也不足為其,大多媒體也都爆過光,那他就拍故代藝術。這些個古代藝術怎麼來?那就自己去找素材,找到的素材不但照能拍了,那藝術品也就變成了市場的流動產品。當然賣古董不全是合法的,但到了收藏家手裏就合法了。所以他這些年,賺得可也不少。我看了看那兩柄雕刻在牛皮上的劍,雕工行流水,特別是在劍刃幾乎是一刀一氣雕刻而成我在想,這不會是現在機器雕刻的吧,人工那能做到這些。徐老師看出我的心思就說,你是不是懷疑這是現在雕花牛皮畫。我不作聲,這時張總走了過來。拍了拍我的。也笑著跟徐老師打了個招呼說,徐老師,您又得到了什麼寶物了。徐老師還沒有回答,張總的一直盯著徐老師手上的那塊皮看,直呼高手阿!高手阿!我看了看徐老師,兩人同時目光轉向張總,我問道:張總,要不您給大家講進這皮畫。邊上的小師妹個個拍手叫好。這張總阿,名叫張邊,以前是皮藝大師,後來開了工廠,他對皮藝是特別的了解。讓他來講解,那就是專家中的專家。張總說,這張皮的製作工藝,跟皮質,的確是牛皮,這麼一看有幾百年有的曆史了,按技術工藝分析,這是明代初期的工藝。但這雕刻工藝也不是現在雕刻的,而以雕刻的那個順暢,要知道要是沒有機器,很難走出一條這麼好的線,可明代,不可能有機器阿,難道古代真的有這個利害的刀法高手。這時有一個小師妹我也不知道她叫什麼來的就問:張總,您就這麼看一眼就能知道製工藝,不如說說讓我等見識見識一下。其實我也想聽聽,隻是不好去講。張總嗬嗬笑了笑,在靚女麵前,還是很難拒絕的。而且也不是什麼機密,正好可以賣弄一下。在這種場合,他還是挺樂意——接著說:其實這沒有什麼,在明代初期沒有什麼機器,所以他們都是手工,製革當然要用上好的牛皮,把皮放在大木樁上,用鈍刀刮去脂肪和毛發,然後放進堆滿冷鴿糞便或熱狗糞便的池子。皮革要碼放整齊,否則會起皺。十來天後,取出牛皮,邊用水衝邊用刀刮除殘留的糞便和毳發。曬幹,再放入另外堆有大量樹皮的池子,一層皮革一層樹皮,再澆水。等上一年,把牛皮撈出來,就是皮革了。所以皮革沒有現在這個軟,細膩。我轉向徐老師問:徐老師,我這無功不受祿阿!要不你說說,我能幫您什麼忙徐老師微笑點點頭說,其實我是想要你那個九尾狐。我一聽心裏一跳就問:您要我九尾狐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