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溝風景名勝區自正式對外開放以來,旅遊影響力在國際上日益提高。為了規劃、建設、管理和保護好這個世界級的風景名勝區,使一流的景區與一流的硬件設施相配套,九寨溝管理部門對整個自然保護區製訂了詳細的管理措施,並投巨資改造、建設了許多與之配套的遊覽設施和基礎工程,規範了遊人和工作人員在景區內的活動,多管齊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製定詳細的景區規劃
1985年10月,有關管理部門完成了對九寨溝風景名勝區的總體規劃。1987年1月,該規劃得到了四川省城鄉建設和環境保護部門的批準。1999年,管理部門又對《九寨溝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進行了重新修編。2003年6月,修編後的規劃正式獲得四川省有關部門的審批。
該規劃對整個景區在保護培育、核心景區、風景遊賞、典型景觀、建築景觀、遊覽設施、基礎工程、居民社會調控、經濟發展引導和土地利用協調等多方麵進行了調研,確定了風景名勝區的發展目標。同時,規劃還對景區範圍、性質和目標,景區的分區、結構和布局,景區的容量、人口和生態原則等重要問題作了明確界定。
隨後,九寨溝有關管理部門加大建設力度,不斷健全旅遊基礎設施和旅遊服務設施,已完工的有遊客中心、景區棧道、生態廁所、諾日朗旅遊服務接待中心工程等一批重點建設項目,還有正在施工的藍天停車場及附屬工程、景區公路整治工程等,共投入基建經費約五億元。在改善景區交通、通訊和保護生態等方麵取得了顯著成績。
(二)積極打造硬件設施
諾日朗處於九寨溝風景名勝區中心位置的三叉路口,大量的遊客須在此旅遊中轉、休息和用餐。為此,九寨溝有關管理部門投入了大量資金修建了諾日朗旅遊服務中心及附屬工程,該工程總用地3.6萬平方米,集景區投訴、救護、治安、消防管理、旅遊紀念品銷售、遊客休息和餐飲於一體,高峰日要滿足上萬人的就餐需求,是九寨溝景區的綜合性服務場所。
另外,為避免汙水對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諾日朗旅遊服務接待中心產生的汙水以罐裝形式運至溝外牙紮汙水處理站處理,達到零排放。該工程在施工的過程中,正好遇到九寨溝的冬季。當時,由於天寒地凍,現場作業麵狹小,材料運輸困難,因此,管理部門決定,將整個建築全部采用輕鋼結構構成主體。這樣,既保護了環境又縮短了工期,不僅結構形式獨特,更加符合景區環保的需要。後來,這項工程獲得了全國鋼結構協會頒發的金鋼獎。
為了加強對景區廁所的建設與管理,九寨溝有關管理部門與森奇瑞環保產業公司合作,率先在景區內大規模引入“綠色生態旅遊廁所”,並在2001年10月前拆除了景區內所有的旱廁,一年內在長海、鏡海等遊人較密集的地方建立了國內先進的智能型全自動免水衝環保型生態廁所。該廁所采用電子監控、自動更換保潔用袋,排泄物通過自動打包後,由專用清潔車運往景區外糞便處理場進行處理,達了景區環保的要求。
為滿足要求,景區農電網建設和景區智能化管理係統建設工程於2001年開始動工。智能化建設主要針對遊客、景區容量、景點設施等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通過較為先進的方法進行監測分析,以便及時調整和保護。
景區農電網工程完工以後,既能保障溝內旅遊、智能化建設等的用電需求,同時也替代了影響景觀的散亂電線。在整個工程中,管理部門要求,施工不能破壞景觀,尤其是九寨溝景區內的地貌、植被、水體等。一旦局部地方對樹木和灌木、花草有所破壞,要做到及時恢複,並嚴禁就地取沙和石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