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習明義可以一路不停趕路,但是挑夫和轎夫卻不行。不過這時時間還早,算定晚上之前必定能到峨眉山腳停歇,所以也不催促,權當是帶了妻子女兒賞景遊玩了。
到了中午,習明義擺出酒肉,讓那挑夫轎夫也一起來吃。起初那挑夫轎夫還當是主人家客氣而已,不敢前來。隻說自己帶了幹糧。
他們哪裏知道習明義自幼練武,生性豪爽,從不拘泥於小節,今日遊玩得高興,途中那挑夫和轎夫又多少給他們夫妻講了些成都的奇聞趣事,習明義便也有一句無一句的搭起話來,到後麵聊得頗為投機,便覺得不那麼生分,也沒拿他們當下人看待,才讓他們一同來吃飯。
於是又幾番催促,那挑夫轎夫才連聲道謝過來。吃飯期間為表示感謝,又同習明義他們講了不少峨眉山的景色。倒不是為了一頓飯就如此感激,隻因習明義不拿他們當下人看待,卻是如同朋友般的去對待他們,這是很多人都不曾做到的。
吃過飯,稍事休息了會,一行人又繼續趕路,到了峨眉山腳,便找了家客棧打尖,晚間吃了飯,俱都各自回房休息,一夜無話。
第二日,收拾好東西,便直上峨眉山,此番上山,不同之前習明義自己上來。那時隻為趕時間,許多景致都不曾細細觀賞。
現在上山,不僅坐著滑竿慢慢遊賞觀玩,且還有轎夫一路講解,頗似導遊一般。遇到有猴子想來搶東西時,習明義則用手中花生使出彈指神通之法擊打,不過力道用得極輕,隻為驅趕猴子罷了。
那轎夫和挑夫常年在外行走,見此便知道習明義身懷功夫。不禁對他又多了幾分敬佩。到了半山腰,挑夫轎夫俱都有些疲累,正好見有一寺廟,隻有熙熙攘攘幾位香客,便想去借宿一晚,明日再上。
到了廟中,同知客僧說了來意,那知客僧便將眾人帶到後院禪房休息。停放妥當後,習明義又到前殿添了些香油錢。晚間吃了飯,因為疲累,挑夫轎夫早早就睡下了。隻有習明義和妻子女兒在廟外又閑散的走了會才回房休息。
第二天一逃,又是一路上山,到了頂峰之後,慕連秋同女兒若蘭都為其景色所傾,喜歡得不得了。習明義同挑夫轎夫結了銀錢,便要打發他們回去。本來那挑夫還說將東西挑至屋中,不過被習明義謝絕了。那挑夫隻得作罷,四人拱手道謝之後便下山去了。
習明義提著包裹,便帶著妻女進入那樹林之中。越往後走,越是無路,也走得越是小心。好不容易到了攀爬地點,習明義先將東西放下,說道:“你們等我一會,我先將這東西提過去。”說罷又背起包裹爬上山崖。
對習明義來說這山崖雖然陡峭,但是仗著一身出神入化的功夫,倒也不怕。隻是妻子慕連秋一顆心在下麵十分擔心。將包裹都送到洞中後,習明義又將妻女背負過去。
到了那洞穴,慕連秋十分喜歡,隻不過覺得那平台邊緣沒有遮擋之物,怕孩子玩耍時會有危險。便跟習明義說了。習明義回道:“等一會安頓好後,我就去找些碎石泥土堆起來,當做護欄。”
慕連秋攜了女兒進到洞中,外洞十分敞亮,又進到分洞,見裏麵果然有一張天然石床,連著石壁非常寬大。這時習明義從懸崖之上折了一根樹枝,當做掃把,進洞打掃起來,讓她母女先出去休息片刻。
不多時,習明義將洞中打掃得十分幹淨,雜草枯枝也都全部拔出,然後和妻子一起將床鋪好。女兒若蘭天性好玩,便跳到那石床上嬉戲玩耍起來,顯得十分高興。夫妻二人見此,相顧會心一笑,兩人知道,真正的世外生活終於來了。在這裏再也不用擔心有外人會打破他們寧靜的生活了。
於是一家三口便就安家於此,習明義隔些日子就上山打些野味拿回來,吃不完的就由妻子醃製起來。有興致的時候,還去那山中潭溪之中垂釣幾尾鮮魚,或烤或蒸,真是鮮美之極。山中水果也是種類繁多,每次出去,碰見什麼就摘些下來吃,甘甜無比,汁水極多。
習明義早上教授女兒拳腳,妻子則下午教授女兒詩書,到了晚上,習明義便等妻子女兒都睡著之後,偷偷來到洞外,將天書上卷拿出來參修。
有閑暇時刻,也帶著妻女外出遊玩。春夏秋冬,峨眉山四季風景變化萬千。習明義最喜歡的乃是冬天,下起鵝毛大雪之時。這時候踏雪尋梅,悠然於蒼白之間,興起時,便在洞外耍套拳腳,那落雪紛飛,卻不粘衣。到了晚間在洞內升起篝火,架上一隻野鹿,不多時洞內便肉香四溢。
因為冬季寒風凜冽,所以習明義在洞口用厚重的棉被當做門簾,抵擋寒風,且分洞口也一樣掛著棉被。說也奇怪,這內洞裏麵,冬暖夏涼,三九天隻要洞內升起篝火,則是寒意全消。而三伏天將洞口敞開,洞內卻還又絲絲寒氣遊動。幾年下來,一家人也才真正體會到天倫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