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庸關,是京北長城沿線上的著名古關城,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關城所在的峽穀,屬太行餘脈軍都山地,地形極為險要。與紫荊關、倒馬關、固關並稱明朝京西四大名關。其中居庸關、紫荊關、倒馬關又稱內三關。
居庸關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就有人類活動的跡象。春秋戰國以來,因為其地理位置的險要,一直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漢代以來,居庸關正式建立關口,成為中原政權與關外遊牧民族激烈爭奪的目標,更在無數次王朝更替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契丹因為據有居庸關成為北方強勢政權,又因失去居庸關而慘遭滅國。遼宋金戰爭、金蒙戰爭、元明戰爭,曆史上一段段赫赫有名的戰爭都發生在居庸關城下,而居庸關的得失也昭示著王朝的興衰成敗,成為改朝換代的象征詞。
(一)名稱由來
關於居庸關的名稱由來,古人曾認為,秦始皇於公元前215年遣大將蒙恬領兵30萬北伐匈奴,收複河南地之後北築長城。秦始皇將囚犯、士卒和強征來的民夫徙居於此,取“徙居庸徒”之意,故名居庸關。
也就是說,居庸關因居住過修築長城的人,才有了這一名稱。這其實是一種望文生義,因為早在公元前247年,呂不韋主持編撰的《呂氏春秋·有始》篇中已有記載,書中說:“天有九野,地有九州,土有九山,山有九塞。”“何謂九塞?大汾、冥阸、荊阮、方城、肴、井陘、令疵、勾注、居庸。”
可見居庸之名早在戰國時期已有之,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居庸塞已存在了。那麼,居庸之名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呢?據史料推斷,居庸一名的形成,當與曆史上在這一帶繁衍生息的氏族部落有關。這就是古代的屠氏部落與山戎族。
曆史記載,早在三四千年以前。軒轅黃帝征伐蚩尤,兩軍在河北的涿鹿、阪泉之野,曾發生過一場決定勝負的惡戰。戰爭的結果是蚩尤戰敗被殺,黃帝隨即對其臣民進行了收編,別其善惡,分別遷居到一個叫“鄒”,一個叫“屠”的地方。
鄒,古音讀聚,屠,古音讀居。由於年代久遠,諸多氏族雜居,加之同音異字流傳,此地便有了“居庸山”,後來又有了“居庸塞”。
可見,居庸一詞的出現,最遲當產生在我國的春秋時期,距今至少有2500多年了。
(二)曆史狀況
居庸關形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它有南北兩個關口,南名“南口”,北稱“居庸關”。居庸之關塞,有著悠久的曆史。這是和我國當時先進的生產力相適應的。
春秋戰國時期,我國的冶煉技術有了長足的發展,反映在軍事領域,便是引起了戰爭方式的變化。在此之前,交戰雙方以車陣對壘為主,而且多在平原。隨著武器的改進,戰爭的突然性、隱蔽性增加了,戰爭中的防禦也日益重要起來,這樣,憑險設塞在當時也成了一般的軍事常識。
居庸,古屬燕國,公元前663年,燕國在齊國的幫助下,曾北伐山戎。在此之前,由於戰爭連年不斷,燕國利用其天然隘口,在居庸設塞建關以防備東胡,當屬必然之舉。
居庸關設立關城的曆史最早可追溯至漢代,《漢書·地理誌》記載:“上穀郡居庸有關”。
此外,1972年在內蒙古和林格爾發掘出了一座漢代古墓,墓內壁畫上有一幅居庸關的畫麵,上麵有“居庸關”三字,同時描繪出了當時關內外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的一片繁榮景象。
這說明在1900多年前的漢朝,居庸關不僅已經出現,而且在經濟貿易交通運輸方麵已經非常發達。
居庸關最早修築長城的曆史始自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到了北齊天寶六年又征集了180萬人修築長城。這條長城長達450千米,自古代的幽州至恒州,並由居庸關往東把長城修到山海關。
自此,居庸關才與長城相合,並成為長城上的重要關口。在北齊年間,居庸關也曾名“納款關”。這證明當時居庸關不僅有軍事作用,而且在經濟貿易上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唐代版圖遼闊,居庸關遠離邊境,戰略地位並未居於首位。從遼、金在北京建都時起,居庸關作為都城的西北門戶,其戰略地位躍居於關隘之首,並且成為南來北往的交彙地,在經濟文化上更加繁榮。
936年,居庸關被後晉割地賂遼。遼比較重視農業發展,將大量的漢人遷至長城以北,這樣使得中原地區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廣為傳播,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遼以國都臨潢為上京,以大定府為中京,以析津府,即今北京為南京,以大同府為西京,以遼陽府為東京。遼的五京,不僅是政治和經濟城鎮,也是工商業城市,其中尤以南京最為繁榮。
當時,作為交通要塞和南北交彙之地的居庸關,在南京與西域、中亞等地進行的廣泛經濟文化交流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居住在鬆花江和黑龍江流域的女真人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遼的統治者對他們進行政漢上的壓迫和經濟上的剝削。女真完顏部首領阿骨打,利用遼王朝後期的腐敗不堪和廣大女真人對遼統治的不滿,發動了反遼戰爭,並於1122年攻陷遼國國都燕京。
金國以燕京城,即今北京為中都。於1153年遷都於北京。當時的燕京成為金國最大的城市,金人設市場貿易,換牲畜、戰馬,當時居庸關是這種商業活動的重要通道。
從1211年開始,為了反抗金朝對蒙古族的統治,蒙古國的成吉思汗不斷發動對金的戰爭,曾多次攻陷居庸關。1206年,忽必烈仿效中原王朝,以中統為年號。1271年,他進一步廢除“蒙古”國號。定國號為“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