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湖南少年(2)(2 / 3)

後五月,武昌兵起,清起袁世凱,以銳師攻夏口。君自香港歸,至上海,以銀十萬版授同誌陳其美等,令圖下江。而身自詣武昌,到三日,夏口陷。都督黎公,授君總司令,令守漢陽。當是時,武昌兵少,士氣熸,自君至,人心始振。會湖南遣軍來援,學童裨販皆赴師。君每戰輒以身衝鋒,有不前,即跪稽顙導之。由是士卒感奮,人自為戰。既以漢陽蔽遮大江,下江、兩廣、西南諸部,皆相次反正。清大將馮國璋,奔命擊漢陽。漢陽士素不部勒,國璋所將皆選兵,多機關銃,勢不敵,月餘遂陷。初武昌諸梟將,本同盟會支別也,而名號徽識頗異,皆自謂國勳。君至,陵諸將出其上,諸將不勝忿,特以事亟相推耳。及敗,黎公獨保任君,諷就江蘇乞援,遂行。會蘇浙聯軍攻拔江寧,北廷大悚,與武昌罷兵,南北之勢始成矣。

民國元年冬一月,臨時大總統孫公就職南京,以君為陸軍總長。君素知袁世凱畔換,壹意北伐,然與武昌相失,不能得形勢,士論亦汲汲欲仆清廷,與世凱講解。師次徐州,清亡,南京政府亦解,以君留守。南京製兵及倉猝募選者幾十二萬,世凱知餉不給,故扼之。數月,留守府亦解。南北既一,政人皆爭言文治。同盟會議員在都者,以農林總長宋教仁為魁。教仁睹袁氏兵盛,不可與爭鋒,欲因議會多算以擾之。世凱亦欲樹威,使民黨厭伏。八月,殺張振武於京師。振武者,武昌首義人也。既死,民黨皆震慄。君自上海北謁世凱,歸至夏口,見武昌諸將,流涕言。“兄弟尋釁,使獨夫得誌,自今宜相容忍。”皆齧指願尋盟,為讒人所尼,盟不就。

明年當大選,海內皆屬意黎公,教仁親詣督府道誠款,既得諾矣。三月,世凱使賊殺教仁於上海。是時孫公知世凱欲興帝製,說君合東南諸部,速舉兵。君欲推法吏治教仁獄,不成,乃以兵繼之。議久不決,世凱得陰為備。其要人參謀次長陳宦,謀間黎、黃。君部曲僄狡者為所動,欲襲武昌劫黎公,黎公亦怒,疏君。馮國璋乃使其婿江南師長陳之驥來。七月,君至江守,都督程德全以江蘇獨立,江西、湖南、安徽、廣東、福建、四川皆應。對世凱已貸四國金二千五百萬版,資糧有餘,則陰賂東南將校為中詗,而君不知,以為殊無往來也。德全既獨立,悟之驥詐,先遁。馮國璋至浦口,江寧潰,諸部先後陷,君走日本。自以失機,不欲問世事。孫公怒,責讓君甚厲。君慚憤,遂赴美洲。其後世凱僭號,西南諸部倡義討之,事僅得解,而君亡命已三年矣。君自去國,痛中土日亂,輒發憤歐血,咽喉為撕。袁氏既敗,君歸自美洲,同誌迓於黃埔,君墨墨似不能言。居數月,國人議選副總統,同盟會舊人,或為馮國璋遊說,議會風靡。君撫然知徒眾不黏,複歐血至鬥所。民國五年十月三十一日,歿於上海邸中。

君性剛果,而對人媞順如女子。始以布衣摶合倫黨,任天下重,光複之業,自君始力行。用兵不尚詭道,常挺身獨進,為士卒先,故能因敗為勝。克龕大敵。遭袁氏猜賊,計或失中,借樞於寇,而西南仗義者,其半猶同盟會士也。處勢異古,故與項王、孫伯符殊業。其在民國,功比孫、黎矣。君歿時,年四十五。六年四月,以國葬禮襄事於長沙嶽麓山。……

節選自卞孝萱、唐文權編:《辛亥人物碑傳集》,團結出版社1991版。原名“勳一位前陸軍部總長黃君墓誌銘”。章炳麟(1869-1936),號太炎。浙江餘杭人。近代學者。

注釋

諸生:明清兩代稱已入學的生員。

露西亞:俄國。

銃(chòng):一種火器。

遊學生:留學生。

丹徒:縣名,在江蘇省西南部。

暹(xiān):暹羅,泰國的舊稱。

佻易受賕(qiú):偷偷接受賄賂。

闥(tà):小門。

褫(chǐ):剝去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