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讀城記(1)(2 / 3)

張之洞更知道的是在列強急欲吞噬分裂中國時,必須有自己的軍隊和強有力的武器。他一方麵操練新軍,以禦外侮,一方麵又開辦了中國第一座兵工廠。這就是著名的漢陽兵工廠。凡看過國產戰爭電影或描寫戰爭小說的人,都不會不知道士兵們手上常有的武器“漢陽造”。那便是張之洞創辦的漢陽兵工廠所造出的槍支。

武漢成為九省通衢之城,相當程度是因為“盧漢鐵路”即後來的“京漢鐵路”的開通。張之洞一手操辦、促成和力爭了這條鐵路的興建,它給武漢帶來的巨大影響不可以年代而計。武漢市擁有今天這樣城市規模,又由於武昌和漢口外圍堤防的修建。它使得建立在沼澤之上的武漢消除來自長江以外的洪水威脅,並致沼澤突出於水麵,涸出土地幾十萬畝,從而逐漸擴展成可以容納今天這樣規模的大型城市。漢口那條長達三十四公裏的長堤,人們叫它“張公堤”,它至今仍然立在那裏,默默地保衛著武漢。

張之洞辦教育,使武昌現在仍然是大學集中地。除了北京,全國恐怕沒有哪一座城市有那麼多的大學集中在一起,彼此為鄰。

張之洞辦實業,使武漢成為中國最重要的鋼鐵基地之一,並因此而使武漢的重工業發達。

張之洞修鐵路,使武漢成為南來北往的交通樞紐之地,並因此帶動了各行各業的發展。

張之洞修大堤,使它成為造福於武漢市民子孫後代的一座豐碑。

可以說,張之洞當年的政績至今仍影響著武漢。

而時間卻已經過去了百年。

武漢的老人提起張之洞,總是津津樂道,並對他褒多貶少。武漢民間流傳著許多關於張之洞的故事。那些故事非常有趣,讓人覺得張之洞雖然高官在身,又為著教育呀實業呀以及鐵路呀大堤呀,忙進忙出的,卻仍然還是個性情中人。

一說,諢名為“梁瘋子”的翰林梁鼎芬,被張之洞任命為提學使。梁鼎芬作息時間混亂,經常夜以繼日,一旦睡著便不容易叫醒。他每到總督府參見張之洞時,常常行轎途中在轎內鼾聲大作,及至總督府仍不醒來。張之洞每逢此便讓人將他扶到花廳雅室裏讓他睡個夠,一直等他醒來才跟他談話。

一說,張之洞迷信,“盧漢鐵路”修通後,張之洞乘專車由京至漢,車行至武勝關時,張之洞不肯坐火車,而要自己翻過武勝關的高山,然後到山那邊再上火車。原來武勝關處火車必須穿過山洞,而張之洞認為“之洞進洞”是很不吉利的。他的手下人無奈,也隻得陪著總督棄車而翻山行之。

一說,張之洞對學生非常好,一時間武漢有“官怕學生”之風,而張之洞對於出國留洋的學生更是優禮,凡出國必設宴送行,凡回國必設宴接風。一次,一個總督衙門的挑水夫挑水進門時,張之洞正在設宴招待回國學生。總督府裏的人對挑水夫說:總督正在為洋學生誰誰誰接風哩。那挑水夫說:那學生正是我的兒子哩。

一說,武昌橫街頭一帶,曆來是文化街。有許多舊書店、古玩店以及裝裱字畫店等。有一天,一家裱畫店的門板壁上貼出一幅《三矮奇聞》的大幅水彩畫。畫的是當時武昌的三個矮子,其中之一是張之洞。一時間轟動三鎮,人們爭相前去觀看。有人告知張之洞,張之洞卻置之一笑,說那不過是文人騷客遊戲筆墨而已。過後,讓他手下一幕僚將畫買了下來。

一說,張之洞因出生官家,自己發跡亦早,故從不知生活艱難。他為人好客,喜歡大擺家宴,又好賞賜手下,同時還喜歡玩賞古董字畫。雖然他日常生活並不奢侈,但因他的這些喜好,一年下來家裏經濟往往入不敷出。年關時家人無奈,隻好當當。由於每年都當物,以至當地當鋪形成規矩:凡是總督衙門拿來的皮箱,每口箱子當二百元,不必打開看箱內有什麼或有沒有東西,隻需數清箱數即付錢。開春後,總督府必然會用銀兩贖回皮箱,並付一筆不小的利息。當鋪當然樂得賺錢。

一說,張之洞之孫從日本學軍事回國,張之洞設盛宴為之接風。其孫騎高頭大馬,腰挎日本銀白長軍刀,威武而來,歡迎者皆舉手敬禮。張之洞孫子便抽刀出鞘,舉之以答禮時,沒想到座下馬匹受驚嚇,一躍而起。張之洞的孫子不意跌下馬來,軍刀正好刺穿他的腹部,不治而死。一場喜事變成悲事。張之洞因孫子的猝死而痛心萬分,當時百官同哀挽。追悼大會上所送挽聯極多。所有挽聯張之洞都一一過目,其中一個低級小官所寫挽聯,中有“馬蹄踏碎老人心”字句,被張之洞認為最好。次日,這小官便升了職。這件事在武漢流傳甚廣,影響也最大,好多人一提張之洞都不禁提及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