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協作—為什麼要合作(1 / 2)

贏得每個人的合作

職場中,成功者都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合作則兩利,分裂則兩敗。

通用電氣公司前CEO傑克·韋爾奇曾說:“在一個公司或一個辦公室裏,幾乎沒有一項工作是個人能獨立完成的。大多數人隻是在高度分工中擔任部分工作,隻有依靠部門中全體員工的互相合作、互補不足,工作才能順利進行,才能成就一番事業。”鬆下說:“美國人就好像獨行的獅子,而日本人則像是群體活動的鬣狗,盡管單個的獅子比鬣狗厲害得多,可是在較量當中,獅子卻經常吃虧。”可見團隊的力量之強。

20世紀90年代,一向順風順水的微軟受到了市場的嚴重衝擊,它需要一套真正能與主流規格接軌的操作係統,換句話說,一套基於Unix技術的操作係統。比爾·蓋茨說,這是(微軟的)新技術,因此命名為NT。NT的開發需要多久?專家說,要很久很久。微軟自己的開發人員說,以微軟當時的技術水平及軟件開發管理能力,NT的生日遙遙無期。但是,過了不久機會來了。當時電腦界僅次於IBM的二號巨人迪吉多(Digital)修改經營戰略,部分人才人心浮動。蓋茨從迪吉多挖來了一位Unix大師,任務是以最快的速度開發出以Unix技術為核心的NT,不但要最快,還要最好。

麵對這項“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的無理要求,這位臨危受命的NT開發負責人的第一反應是拒絕。經過幾天的思考,他問自己:“如果吃好草才能跑得快,要我又有何用?”於是他對蓋茨說:“如果要我完成這項不可能的任務,那麼你不要管我用什麼方法。”他回到辦公室,把所有正在開發NT的主要人員召集起來,問他們:“你們現在在用什麼工具開發NT?”大家都回答說,用的是微軟過去已積累的語言工具及軟件模塊。

他接著問了一個關鍵問題:“我們就是因為微軟過去的東西不行,才要開發NT,現在你們用不行的東西開發新東西,出來的結果一定不行。”於是他下令,每人各自回各自的辦公室,把電腦中所有微軟的工具都卸下來,重新開發工具,然後,用重新開發的工具來開發NT。

每隔一段時間的規格“碰頭會”,逐漸變為每天一次的“見真章”,在軟件開發術語上,這叫做Daily Build(每日構建)。前一天晚上8點截稿,夜班人員進場,將上班人員的成果構建成係統。所有的規格衝突及“蟲子”(bug),第二天一早日班人員上班時便已呈現在他們眼前,接著就開始辯論。

在高壓下,人員的情緒開始發生變化,有人搬進了辦公室,有人上班時必須把家裏的狗帶來,以安撫自己的情緒。整個NT開發過程中,離職者不計其數,因此離婚的至少有8名員工。結果是,微軟渡過了曆史上的第一次驚濤駭浪。但是,鮮有人知道這浪頭有多危險,就在預定的產品全球發布會的前四個禮拜,NT還有4000多個足以讓NT在執行過程中死機的“蟲子”!這樣一種團隊協作的製度規範,讓微軟渡過了一次又一次的難關,從而使微軟員工的潛力得到了發揮,也增強了員工的責任心。

“天才的唯一取代就是團隊合作。”團隊效應既可以發揮每個人的最佳效能,又可以產生最佳的群體效應。每位職場中人隻有秉承團隊精神才能發揮得更好。人們常說一句話:“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隻有完美的團隊。”如果不注意與別人合作,能力再強的人也無法出色地完成任務。注重與別人合作,就能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成功。

在職場中,成功者都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合作則兩利,分裂則兩敗。這就像一棵樹,無論它怎樣偉岸、粗壯和挺拔,也成不了一片森林;一塊石頭,無論它怎樣大,也成不了一麵牆。任何人要有所作為,就必須把自己融入團隊之中,與大家齊心協力,這樣才能贏得發展。在一個團隊中,如果沒有其他人的協助與合作,任何人都無法取得持久性的勝利。當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在任何方麵都聯合起來,凡事建立在和諧與諒解的基礎上,那麼這一團隊中的每一個人都將因此增強他們自己的能力。

所以,團隊精神是通向成功的必經之路。隻有團隊獲得成功,個人才有可能獲得發展與成功。個人英雄主義已經不再適應這個時代,要想事業成功,首先就要選擇一個真正適合自己的團隊,然後盡最大可能完成自己的工作並密切配合別人的工作,最後在團隊獲得成功的過程中展示自己的才能,為自己謀求更多的發展機會。

你具備親和力嗎

親和力是一個領導者的必備素質,是領導與員工的黏合劑,要想讓員工忠誠於你,把你的事業當做自己的事業去努力拚搏,就要善於與員工打成一片,真正融入員工中,不但要關心組織內部的具體工作,而且要將員工視為主人翁。要想知道你是否具備親和力,那就趕快測試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