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3章 猶豫—自己該進入哪個行業(1 / 2)

第一份工作最好兼顧自己的興趣、個性、能力及專業知識,為自己量身定做一個既具挑戰性,又不失客觀、實際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按照規劃一步步努力走下去。

有專家曾形象地比喻,擇業就像我們穿衣服一樣,第一個扣子(第一份工作)特別重要,如果這第一個扣子扣錯了,路徑依賴問題就出現了,就可能一路錯下去。

客觀來講,第一份工作的選擇無非是兩種情況:一種是成功的選擇,像斯太菲克一樣,找到了一個適合自己發展的起點,並沿著這條路一直走向成功;另一種是失敗的選擇,隨著工作的深入,發現自己並不適合。但無論哪種情況,最初的選擇對後來的影響都是很深遠的。

張鵬和劉明是某重點大學的同班同學,非常要好,工作幾年始終保持聯係。

當初大學即將畢業之際,兩人都積極地聯係就業單位。那時,張鵬認為,個人要發展,應當進大公司去尋求廣闊的發展空間。經過努力,他如願以償進了一家知名外企。而劉明則認為,在哪裏工作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要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小公司人雖少,但個人發展機會反而可能更多,所以,他選擇了一家隻有十幾人的小公司。

在後來幾年的工作實踐中,張鵬由於所在的公司人才濟濟,他隻能做一些很“低級”的雜活,想跳槽又心有不甘,始終處於進退兩難、勢成騎虎的狀態。而劉明的公司則因員工數量少,工作成果見效快,他的才能也很快顯露出來。不久,他就被升為企劃經理。

張鵬和劉明同時起步,隻因第一份工作的選擇不同,一個是愁眉苦臉,無所作為;一個是如魚得水,大展宏圖。他們的經曆讓我們深刻地體會到:第一份工作的選擇,對日後的發展非常重要。

同時,張鵬的“想跳槽又心有不甘,處於進退兩難、勢成騎虎的狀態”也讓我們看到,路徑依賴問題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重要影響。與此類似,下文中的薑亮的經曆也是一個很好的證明。

薑亮在報考大學時,隻因為家裏人一再堅持讓他報財務類專業,就順了家人的意思。大學畢業至今,他在這家公司做了近七年的財務工作,雖然很穩定,但總覺得若有所失。

突然有一次,朋友請他幫忙去談一樁非常難成的生意,誰料,他很輕鬆就談成了。從那時起,他才發現,無論是從性格、興趣方麵,還是從能力、特長方麵,自己更適合談判類工作。同時,朋友也誠摯邀請他過去幫忙。

然而,他在現在的公司做了這麼多年的財務工作,兩年前還被任命為財務主管,且公司的財務經理再過三年就要退休了,他幾乎是全公司公認的候選人。同時,從經濟上講,他的房貸還有十五年才能還清,貿然轉行風險很大。況且,若真的轉行了,他大學四年的專業知識、七年的工作經驗可能要石沉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