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成功者的急切(1 / 1)

成功者的急切

編者語

作者:高琦

浙江衛視的杜昉和湖南衛視的張一蓓都跳槽了。

杜昉是近幾年成長迅速的浙江衛視的副總監,而且還參與了大紅的《中國好聲音》,張一蓓則是湖南衛視的中堅人才,經手的節目隻一檔《天天向上》便分量夠重。一位是電視季播“綜藝大片”高端人才,一位是當紅常規綜藝節目操盤高手。而這兩類節目,主宰著當前的熒屏娛樂。因緣平台的影響力和各自身上的產業符號,杜張二人凸顯放大了電視人向體製外、向新媒體遷移的“軌跡”。

按照中國式成功學邏輯,杜張二人,應該都算得上“成功”。包括之前的劉春,“壯心不已”的楊錦麟。他們“跳躍”的起點不同,但有同樣的急切——好比跑步,領先者最先看到新風景,新風景在後來者眼中還影影綽綽時,領先者已怦然心動,加速向前。

這個新風景是“未來的媒體”。

新身份為酷6網CEO的杜昉眼中的“未來媒體”的關鍵在於“兩個關係”——內容和平台,他到酷6網後關心的是“建構內容與平台的新型關係”。張一蓓則是急於出離“安樂”:製播分離是大勢所趨。製播分離市場雖不成熟,但不成熟也意味著更多機會。而且,她喜歡“新鮮”,星空傳媒在體製上帶給張一蓓很新鮮的感受,“很像國際化大公司”。這雖過於感性,但做媒體創意的人,寧感性不可無趣。

總結起來,二人眼中“未來媒體”或許是這樣的:上遊內容生產端進一步細分、過濾、收縮,形成專業資源分門別類地集約化,包括專業創意團隊、執行團隊、營銷團隊;中下遊的傳輸分發呈發散狀態,多通路、多終端、互動化、關係化。傳統的“媒體”對接“受眾”的兩點式結構,將被靈活穩定的“內容—平台—受眾”的三角形媒介結構替代。

這不是一幅虛幻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