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89年,一名澳大利亞教師通過法新社突然發表如下觀點:這支羅馬潰軍轉輾向東,最後定居於中國甘肅省永昌縣,現在當地部分居民即為古羅馬入遠在。之後,中、蘇、澳國部分學者依據《後漢書·陳湯傳》等中國典籍對此說進行考證,宣布他們發現了曆史真相:東逃的羅馬軍人歸附了正與漢帝國爭霸的北匈奴郅支單於,公元前36年,漢西域都護甘延壽、副校尉陳湯大勝匈奴,這批羅馬入被俘獲,並被安置在驪馬幹縣(永昌境內古縣名)。這一引人入勝的題材立即招來新聞界關注,記者們前往采訪時發現,永昌縣果然有許多高鼻深目、金發碧眼的土生居民,一時,“永昌有羅馬人後代”的新聞被各家傳媒爆炒。然而此說也迅速受到了強有力的挑戰,部分質疑是無法回答的,比如,正宗羅馬人的頭發是黑色曲卷的,永昌居民的黃頭發恰恰證明他們不是羅馬人的後代,至多也隻能是羅馬軍隊中高戶或日耳曼雇傭軍的後代。
這個驟然成為焦點的神秘種族到底是怎樣的呢?2000年春節前夕,《羊城晚報》記者專程來到位於河西走廊西端、祁連山北麓的永昌縣探訪。
一進縣城,到處可以發現“羅馬”、“驪馯”字樣,有“羅馬商場”、“驪馬幹火鍋城”。縣裏不管學術界如何爭議,隻認“羅馬人”一說,他們很知道羅馬在西方曆史上的地位,連以前的縣委招待所也更名為“驪馯賓館”。
一進賓館大廳,便赫然發現在最顯眼的位置端端正正地放著一排櫥窗,上書“古羅馬軍人後代”,20多張當地村民的標準照陳列其中,從去年到今年,縣委連續兩年把“驪馬幹文化的挖掘整理”當作十件實事之一來抓,整個縣已深深跌進“羅馬情結”之中。
縣裏接待記者是文化館驪馬幹文化研究會的負責人宋國榮。老宋是一個被各傳媒屢屢報道的“羅馬人”,身高1.83米,金發白膚,高鼻深目。他原是永昌縣的一個農民,被傳媒挖掘成一名“羅馬人”之後,縣裏把他弄到文化館專搞驪馬幹文化。老宋基本上是一個地道的人,待人謙和有禮,時近年關,家裏準備過大年,但一聽遠方來了客人,還是一陪到底。不過就是“羅馬情結”太重,誰要稍稍懷疑他的羅馬血統,他就瞪著藍眼珠子跟你急。為了不掃老宋的興,記者開始緬懷愷撒的功業以及安東尼的愛情,誰知老宋還真把這當成了他的家事,居然謙虛地玩起了外交辭令:“羅馬民族是偉大的民族,中華民族也是偉大的民族。”據老宋介紹,縣裏對“羅馬人”進行了摸底,共摸出400多“羅馬人”,男女老少都有。
在老宋的安排下,記者到另一名“羅馬人”柳壩鄉的劉開成家做客。
劉開成的家是一個典型的中國西北農家庭院,簡樸而溫馨。到他家時,隻有老婆孩子在,留心尋找住房擺設,實在找不到一絲一毫非中國的痕跡。劉開成老婆與許多西北農婦一樣,沉默地張羅著,沉默中透著熱情——一不留神,她把滿滿一盤過年做的西北烙餅遞在客人麵前。
不一會,門外響起了拖拉機的聲音,劉開成兄弟和爹媽幹完農活回來了。門簾一挑,記者吃了一驚,劉開成的白種人特征實在太明顯:他的胡須,手毛皆呈金黃色。“自從上了報,鄰居都不叫我的名字了,都叫我羅馬人。”劉開成羞澀地搓著手。這種感覺很奇特:一名“白種人”表現出中國農民特有的拘謹。他剛結婚不久,妻子是村中長輩介紹的,孩子一歲多了。為了多掙點錢,他到新疆打了半年工,幹的都是力氣活。與老宋不同,劉開成對自己是不是“羅馬人”不在乎,他反倒對自己的特殊相貌苦惱,為了不招人注目,他把天生的黃頭發染成了黑色。到目前為止,已有不下20家新聞單位采訪過他,記者的刨根問底讓他煩不勝煩,“咱就想過清清靜靜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