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文的啟示
小時候常有人問你,人體是從哪兒來的,你一定會不加思索地回答說:是母親生下來的,或者說,是爸爸媽媽生了我。不錯,就每一個人的個體說,每個人都來自自己的父母。但是,在這裏,我們是在問作為人類這個整體,是怎樣出現在地球上的。
對這個問題,有過長期的爭論,有各種不同的學說,如有的說是上帝創造的。基督教的《聖經》就寫道,上帝用泥土造成一個男人,名叫亞當,然後從他身上抽出一根肋骨,用它做成一個女人,名叫夏娃。他們倆住在天堂的伊甸園裏。後來,他們吃了不該吃的“禁果”,被上帝趕出伊甸園,他們才來到地球,人就是這樣產生的。
在我國,有女媧造人的傳說,說在遠古時期,女媧用泥土捏成人的形狀,使它變成人類,一代代繁殖。
這些傳說,都不可信,無法證實。
科學的發達,使人類的由來得到可信的結論。19世紀中葉,英國人達爾文通過自己的研究,並總結了他以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提出了“進化論”。這個理論認為,地球上的生物是在長期的適應環境中,發展起來的。凡是能適應環境的,就能存活下來;如果不能適應環境,就存活不下來。比如,早期在水中生活的動物,一般是靠鰓來吸收水中的氧氣的,靠鰭來遊動。如果沒有這些本領,這些生物就不能存活下來而死亡。
進化論認為,生物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不斷改進了身體的結構,使它更好地適應環境,結構愈來愈複雜,愈進化愈高級。
最早在地球上的生命,是單細胞生物,生活在水中。此後,它不斷進化,由單細胞變成多細胞,漸漸變成腔腸動物、軟體動物、環節動物、昆蟲。以後進一步發展成脊椎動物,最早是魚類,以後進化成兩棲類、爬蟲類,開始到陸地生活。由爬蟲類又到鳥類,最後是哺乳類。低等的哺乳類最後進化成高級的人類。
生物的進化,人類的進化,有什麼證據嗎?有的,不僅有,而且有許多,這裏隻說幾件。低等哺乳動物、鳥類在發脾氣時,羽毛、體毛會豎立起來,你可以認真觀察貓、狗發脾氣,還有公雞相鬥時,就能看到這種情況。人體雖然沒有長的體毛,但頭發就比較長,古書上說人暴怒時,會“怒發衝冠”;人在冬天突然受冷風刺激,會起“雞皮疙瘩”,這些都與低等動物的豎毛一樣。
有的人胸部有不止兩個乳頭,而是兩排乳頭。這種多乳頭的現象與低等哺乳動物像貓狗那樣,它們不都是兩排乳頭嗎?
另外,有的人身上長出長毛,這就是“毛孩”,還有的人長出“尾巴”,有時長達兩尺;美國一個女公民,一胎生下七個兄弟姐妹……所有這些,都是人類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保存從低等動物逐漸進化而來的證據。
還有一個更加有力的證據,說明人類是從低等生物進化而來的,這就是人體胚胎的發育過程。
胚胎的發育
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是母親生下來的。但究竟每一個個體的人,是怎樣在母體內發育起來的呢?
對此,也有不同的認識。比如有一種假設認為,人體早就在母親的卵子中形成,開始時很小,看不到。一旦父親的精子和母親的卵子結合了,這個小人體就一天一天變大,直到發育到10個月的時間,就發育成熟,誕生下來。
另外一種學說認為那個小人是在父親的精子裏,而不是在母親的卵子裏。
因為最早的胚胎很小,肉眼看不見,所以誰也說不準哪種說法是對的。後來,人們從雞蛋裏的雞胚看到,雞胚並不從一開始就是小雞,而是一點點變化,最後才變成小雞的。
這個觀察是對的,前麵那種叫“預成論”的學說是錯的。動物的胚胎從最簡單的一個卵細胞開始,在受精後,開始分裂,由一個細胞變成兩個、四個、八個、十六個……一直到數不清的細胞,這些細胞隨著時間的變化,又在整個胚胎中間出現空腔,並且整個變形,細胞分成許多細胞團,它們有的變成神經係統,有的變成內髒。其他各種組織和器官,也都逐步發育起來,不同的器官又組成不同的係統。這個學說叫“漸成論”。經過現代科學方法的驗證,漸成論是科學的,正確的。
從上麵說的變化過程看,人體的胚胎正好又重演了動物進化的過程,即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水中生物,經過有空腔的時期、魚期、哺乳動物期,最後才變成人。
從胚胎的發育過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不論是魚類、龜類(爬行動物)、兔(哺乳動物),或是人,從一開始,是極為相像的,以後慢慢演化,才逐漸變成不同的動物。
人體在由單細胞卵子,一直到由母體分娩出來,獨立生活,大約需要九個多月,所以俗話說,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