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栽培樟樹的曆史悠久,至今還生長著不少珍貴的古樟。廣西全州錦塘山穀有棵樟樹,高30米,胸徑6.6米,樹冠覆蔭達10多畝,已有二千多歲。各地還有“唐樟”、“宋樟”等古樟。
樟樹是我國重要的經濟樹種,木材紋理細致,具有芳香,能驅蟲、耐濕,易加工,廣泛用於建築、造船、家具、箱櫃、雕刻等。樟樹可提製樟腦、樟油,是醫藥、化工、香料、防腐、農藥的重要原料。種子可榨油,是製肥皂的良好原料。葉可喂蠶,樟蠶絲是編織魚網的上好原料。樟腦、樟油是我國傳統出口商品,質量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中華第一材——楠木
楠木是一類在我國久負盛名的鄉土樹種,廣泛分布在南方各地。由於這類樹高大、挺拔,樹幹圓滿、通直,材質紋理直、結構細密,不易變形和開裂,曆來被人們視為建築良材。
尤其是這類木材具有其家族——樟科的傳統,香氣襲人,蟲不蛀、菌不腐,經久耐用,常用來製作高級家具、器具和建築的梁柱及棺木,被稱為“中華第一材”。曆代封建帝王在建築宮殿和陵寢時,楠木往往是首選之材。“蜀山兀,阿房山。”可想而知,在以土木為主的中國傳統建築中用去了多少高大挺拔的楠木啊!尤其到了明代,楠木建築非常時興,致使南方許多原本楠木繁盛的山林中,已難尋楠木大樹。到了清代,統治者不得不靠拆舊建築來滿足其對楠木的追求。明十三陵原本每座陵都有像長陵那樣的楠木大殿,但其餘十二座陵的大殿均在清代以後被拆毀了。
楠木不僅材好,而且樹姿雄壯,枝葉森秀,終年常綠,不論生於山間還是栽於庭前、屋後,均使人感到蔚然可愛,而且有防風、防火之效,深受產地群眾喜愛,尤其備受佛門、道家的青睞。在我國古代,廟宇、宮觀附近栽楠之風很盛。正如唐代史俊在《題巴州光複寺楠木詩》中讚美的:“近郭城南山寺深,亭亭奇樹出禪林。”如今,在成都武侯祠內、杭州靈隱寺中,尚有楠木大樹,老幹參天、濃蔭覆地。特別是道教勝跡青城山上,挺拔茂密的楠木林受到很好的保護,在烈日當空的盛夏,走在楠木遮蔭的山路上,汗流浹背的登山者頓感涼爽宜人,將“青城天下幽”的美名傳遍天下。
溢香名木
馳名中外的杭州檀香扇就是用檀香木製成的。輕輕一搖,清香四溢,而且有“扇存香存”的特點,保存十年八載仍然清香撲鼻;放入衣櫃,可防蟲蟻。
檀香又名白檀,屬檀香科常綠喬木,原產印度、澳大利亞和非洲,我國台灣、廣東也有引種栽培。它的花初開時黃色,後血紅色。木材奇香,常作為高級器具、鑲嵌、雕刻等用材。北京雍和宮的白檀雕像——巨佛,高26米,直徑3米,由整根檀香木雕琢而成,這是舉世無雙的藝術珍品。
檀香木的刨片,可作為芳香健胃劑;樹幹和根經蒸餾可取得檀香油,含90%的檀香醇,是名貴的天然香料。
我國海南島特產樹種降香檀,名為檀樹,但屬豆科大喬木,材質堅韌致密,色澤紅潤,花紋瑰麗,香氣常存,心材降香木可代檀香。木材適於製作高級家具、樂器和雕刻工藝品。心材可入藥,名為“降香”,是優良的鎮痛劑。木材經過蒸餾可得降香油,是香料工業的定香劑。
降香檀在海南省被列為特種商品材之首。
花香能治病
在塔吉克斯坦有一個奇特的醫院,醫院中的醫生、護士,對病人的治療不是打針吃藥,也不是開刀或電療,而是采用別具一格的花香療法。他們讓病人坐在舒適的安樂椅上,一麵嗅聞周圍花兒溢出的陣陣幽香,一麵聆聽悅耳悠揚的音樂,不少疾病就在這花香之中被治愈了。
花香為什麼能治病呢?
原來,構成花香的主要成分是一些有機化合物,如檀木發出的優雅檀香味,是一種含有檀香醇的有機化合物;白蘭花濃鬱的香氣伴隨著一些有機酸酯類化合物;還有我們常常嗅到的薄荷清涼香味,主要成分是萜烯類物質。這些有機化合物極易揮發,能夠隨同花香散發到空中,在人們進行呼吸時進入人體嗅覺器官,刺激嗅覺神經,使人感到香味的存在,與此同時,這些有機化合物也在人體內發生作用,產生治病的效果。
根據這樣的理論,很多國家開始流行一種叫“森林浴”的治病方法:讓病人住到森林中去,呼吸各種植物散發出來的芳香氣息。結果收到很好的療效。科學家用先進的分析儀器對森林進行測定,發現森林植物可以釋放出100多種萜烯類有機化合物,分別具有消炎、消毒或緩瀉等作用,所以森林中的香氣能夠滅菌驅蟲,保持森林空氣潔淨新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