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尖杉在地球上分布很狹窄,主要在我國長江流域少數地區以及日本和東南亞一帶。它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肥厚的土壤。它也是古代的孑遺植物,被稱為“活化石”。

三尖杉終年翠綠,樹姿優雅,尤其是在它的葉下有兩條潔白的氣孔帶,微風吹拂,綠白相間,風韻別致,也可以成為風景樹。

天然解毒機——木槿

如果空氣中的有毒物質,如二氧化硫達到十萬分之一時,人就不能長時間工作;當它的濃度達到萬分這四時,人就會中毒死亡。而有些植物卻有自行解毒的本領。將有毒物質在體內分解,轉化為無毒物質。木槿就是一種,被稱為“天然解毒機”。

生態學家曾采集了九種抗汙能力較強的植物葉片進行分析,發現木槿葉片中的含氯量及粘附在葉片上的氯量最多。它對二氧化碳有很強的抗性,二氧化硫對木槿的。十肉細胞危害極小;木槿葉片的滯尖量在18種植物中名列第三。因此人們常常把木槿當作環境保護的幫手種植。

木槿又名朱槿、槿樹條,屬錦葵科落葉灌木。它的葉互生,卵形或菱狀卵形,常有不整齊三裂,邊緣有鋸齒。6~7月間開發,有紅、白、紫紅、粉紅等色,單生葉腋,結圓形蒴果。木槿原產我國和印度。

木槿花色美觀,但南方各地多作綠籬用材;北方各省常栽植於庭園,供作觀賞。它是一種多功能的綠化樹種,而且適應性強,扡插栽植容易。

木槿花和根皮人藥,性平味甘,有清熱利濕、解毒之功。

神農斷腸草——鉤吻

神農嚐百草的故事,在炎黃子孫中流傳已久。他為了找尋能解除人民疾病痛苦的藥草,在華夏的山林原野中遍嚐百草,往往中毒而在所不惜,以至“一日而遇七十毒”。在我國江南一些地區,至今還流傳著神農之死的奇特故事。傳說中的神農,生就一副水晶般透明的肚腸,他能清楚地看到自己吃到腹中的食物。一次他吃下茶葉後,驚奇地發現,這種翠綠的葉子在自己腹內上下往來,將胃腸洗擦的非常清爽。以後,茶葉成了神農嚐百草時解毒的寶物,隻要毒草在腹中作怪,就將茶葉吞下去清除毒物。借助茶葉的幫助,神農認識了許許多多的有毒植物。後來,在一個晴朗的早上,他在一處向陽的山坡上見到一種葉片相對而生的藤子,正開著淡黃色的小花。於是神農照例摘了幾片嫩葉放到口中品嚐。可這次卻出於意外!

這幾片嫩葉剛被咽下,就毒性大發,神農還沒來得及吃茶葉解救,他的腸子已斷成了一小段一小段的。結果,這位華夏人民的偉大祖先就這樣犧牲了。這種令神農斷腸而死的藤子,就被後人稱之為“斷腸草”。

雖然這段神農斷腸而死的故事,隻是民間傳說,在現實中人不可能有透明的肚腹,茶葉也沒有如此大的解毒功能,但斷腸草卻確有其物。如果誤食了它的嫩葉,雖然不能讓人真的腸斷,卻能引起神經、消化、循環和呼吸各係統的強烈反應,使人口腔、咽喉及腹內有燒灼或疼痛感,產生言語不清、視物模糊、心律失常、呼吸困難等症狀,很快就會因窒息而死。

斷腸草又被稱為鉤吻、胡蔓藤,是馬錢科植物,自然分布在我國長江以南的一些省區,東南亞及印度也有。這種植物因其劇毒,自古就名氣很大。它的全身都有毒,甚至連花粉也不例外,尤其是根和嫩葉毒性極強。據說,剛從土中挖出來的鉤吻根還略帶香味,但多聞一會兒就讓人感到頭暈目眩。清代醫藥學家趙學敏在《本草綱目拾遺》中說:“胡蔓藤(即鉤吻)合香,焚之,令人昏迷。”成人隻要吃3克鉤吻根或幾個嫩葉芽,就會斃命;因此,自古以來,用鉤吻來害人或自殺的案例不少。說來令人稱奇,如此劇毒之物,卻是一種具有祛風、攻毒、消腫、止痛等功效的中國傳統藥物,但主要外用治療疥癩、濕疹、癰腫、疔瘡等症。今天,科學家已基本查明,鉤吻體內的有毒物質,主要是多種生物堿。

麻沸散與蒙汗藥——曼陀羅軼事

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關羽刮骨療毒”的故事。在與曹軍作戰時,關羽中了烏頭毒箭,傷勢嚴重,後經華佗之手“刮骨療毒”很快痊愈。人們在讚賞關羽英雄氣概和華佗醫術高明時,很難想到一種叫曼陀羅的植物。但據後人考證,華佗施外科手術時,所以患者不感到疼痛,主要仰仗他的秘方“麻沸散”,有了它的幫助,華佗可以為人施剖腹手術。

今天科學家的研究表明,華佗“麻沸散”的主要成分就是曼陀羅。

無獨有偶,在另二部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水滸傳》中,也有與曼陀羅有關的故事。書中智取生辰綱和孫二娘開店的成功之處在於蒙汗藥的威力。今天看來,蒙汗藥就是一種麻醉劑,在其中起主要作用的也是曼陀羅。在宋代人周去非的《嶺外代答》中就直接記述了廣西盜匪如何將曼陀羅植株磨成末,置於客商的飲食中,使之醉悶,然後將其財物從容搬走的軼聞。更有甚者,在《宋人軼事彙編》中還收載了一條官方借曼陀羅大屠殺的事例,令人發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