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明非科學非理性的輿情漩渦
刊首快語
作者:徐迅雷
這是一個著名的寓言式故事:話說美國有個中學生,就一種名叫一氧化二氫的物質所存在的危險與危害,進行了一個是否該禁止的公眾調查。一氧化二氫無色透明,但過多攝取會導致多尿,甚至中毒;處於氣體狀態時,它能引起人體嚴重灼傷;吸入肺部能致命;在癌症病人的腫瘤中已發現該物質……50個接受調查者中,43人明確表示該禁止使用該物質,6人表示應繼續研究觀察,1人發現,這“一氧化二氫”,就是水(H2O)。更搞的是,美國一個小城市還曾火速擬定了一項法令草案,以控製一氧化二氫可能帶來的“致命危機”……
這個好玩的故事,說明公眾的科學素養普遍稀缺。普通百姓不明就裏也就罷了,但如果是公共人物、媒體人士掉進這樣的“科學陷阱”,那事情就不一般了。
作為著名媒體人士的崔永元,一段時間來因為“轉基因混戰”,陷入了輿情漩渦,新聞人成了“新聞當事人”。他與堅定的“挺轉基因派”代表人士方舟子激烈對抗,在公眾心目中變成了“反轉基因派”的旗杆。本應是科學理性的辯論,卻變成輿情激蕩的罵戰;兩人從媒體對罵,甚至演變成對簿公堂。從媒體呈現看,兩人“對著幹”有三個發展階段:首先是在自媒體上“對罵”,微博就是主陣地;然後是各自接受平麵媒體的采訪,擴展了“對攻”;最後走向“全媒體”,進行一場無法蓋棺論定卻注定兩敗俱傷的“對決”。
其間崔永元離開了央視到中國傳媒大學任教,而在自媒體上,他和擁有眾多粉絲的方舟子,都是廣義上的媒體人。倆人都在對攻對罵中表現出非科學、非理性,從而演變成“文革式”的罵戰。在這個事情上,崔永元忘卻了新聞專業主義的原則,他在一段視頻中恨得牙癢癢地說:“……這個方舟子有點利欲熏心,這個時候他開始不講邏輯不講方式,甚至不講科學的方法,也不講科學的規律,就是一個懂一點科學的一個市民混混,甚至我說難聽一點,就是一個文痞甚至流氓,就是這樣一個角色。”他在微博上這樣開火:“你可以說我白癡,我也可以說你白吃。”
被稱為“文科男”的崔永元,在陷入這場輿情漩渦之前,對轉基因是哪路神仙一無所知,整個過程明顯稀缺科學知識和科學精神;而自我感覺從來極其良好的方舟子,自居“科學中人”,其言其行一向刻薄,他更稀缺的是人文精神與人文情懷。這應驗了北京大學任定成教授的那句話:“對一個民族而言,缺失人文的科學是麻木的,缺失科學的人文是軟弱的,雙重缺失則是愚昧的。”還好,這僅僅是兩位著名的公共人物的事情,而不是整個民族的“雙重缺失”。
崔永元大抵是被方舟子屢試不爽的“無情激將法”給激將起來的,從而掉入了許多人曾經掉入過的“方舟子陷阱”。但他人畢竟隻是外因,內因終究在於自己。剖析這場由轉基因罵戰導致的輿情漩渦,可以看到媒體人士素養缺陷的若幹側麵,可謂教訓深刻。
偏見比無知更可怕
崔永元自掏腰包去美國、去日本調查采訪“轉基因食品”,勇氣可嘉,可惜明顯是帶著預設立場去進行調查采訪的,無論是什麼采訪都圍繞著“反轉基因”的角度進行,連他帶去的翻譯都是“反轉派”的。這樣,他就不再是一個公平公正、第三視角、平衡報道的記者,而是一個當事人的“大膽假設、主觀求證”。在偏見意識的主導下,拿出來的采訪結果是可想而知的。偏見比無知更可怕,偏見比無知距離真理更遠。
從已有的信息看,崔永元調查采訪的套路是問路人、跑商店、訪專家,基本屬於走馬觀花式。小崔費這麼大的勁,我看還不如花一個多小時看正反兩個角度的兩檔電視節目:“反轉派”的郎鹹平在廣東衛視《財經郎眼》所做的關於轉基因的一期節目,“挺轉派”的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饒毅在鳳凰衛視《世紀大講堂》的演講《轉基因是什麼》。無論立場是什麼,他們都說得細致豐富、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