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微博特性談微博的廣告優勢
經營方略
作者:周鵬
微博廣告確實在某種程度上顛覆了以往的營銷模式,但是仍然未能全部擺脫傳統網絡營銷的桎梏:資訊超載、媒體繁多,幹擾的“噪聲”增大。因此,根據微博的特性充分發揮微博的廣告優勢就顯得格外重要。
微博的特性
微博一開始就試圖構建一個全新的、共享的即時信息網絡平台,所以它相對傳統媒體有三大特性:
1.個性化:微博用戶自己的選擇。在微博平台,微博用戶在成為信息發布者、信息傳播者角色的同時,也是微博信息的接受者。微博這種媒體的受眾,與其他互聯網媒體的受眾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信息獲取的主動權掌握在微博用戶自己手中。
2.即時性:4A傳播的理想情景。微博更加接近於人類傳播的理想情景,即4A情景:Anyone,Anytime,Anywhere,Anyway。微博信息發布、傳播的低成本和便捷性,強化了微博用戶生產內容的機製。
3.關注的單向性:關注者的特權。微博不再強調好友關係,對用戶而言,微博就像是用戶自己訂閱的一份報紙,作為跟隨者的微博用戶可以單向關注某個微博用戶,選擇關注誰、評論誰、轉發誰都是微博用戶的自由。同即時通信工具相比,微博關注的單向性是對微博用戶的一種極大解放。
微博的廣告優勢
從微博的特性,可以看出微博具有的廣告優勢。
1.微博平台的“人氣、流量、注意力”意味著廣告投放價值。在互聯網時代,稀缺的資源不再是信息,而是受眾的注意力。在信息供過於求或者高度同質化的前提下,微博作為一種全新的媒介平台,有無可比擬的廣告優勢,原因就在於其有“人氣、流量、注意力”。
事實也證明,微博確實深受廣告客戶的青睞。新浪發布的2013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新浪微博廣告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125%,達5340萬美元。目前大多數微博廣告收入是基於社交媒體的展示廣告,其廣告主主要為品牌廣告主。
2.微博可以進行更精準的廣告投放。在廣告界始終存在著一個“斯芬克斯之謎”:用戶的廣告費有一半被浪費掉了,但問題是不知道究竟是哪一半被浪費掉了。這成為廣告人一直在思考的難題。
網絡廣告在興起的早期,以傳統的硬性廣告為主,很難做到廣告的精準化投放,所以在造成廣告費用浪費的同時,也會造成非廣告目標群體的反感。社交網站以及微博的出現,為提升廣告投放的針對性提供了另一種可能——基於朋友圈子、共同話題進行廣告投放。
正如李開複在《微博:改變一切》中所說:“隻要有好的針對性,隻要廣告對目標用戶真的有價值,廣告主、用戶以及廣告發布者(可以是微博平台,也可以是微博主或應用開發者)之間就是一個三贏的關係。”
3.微博廣告的最大優勢是基於信任的傳播。20世紀末期,針對互聯網與無線應用時代消費者生活形態的變化,日本電通公司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消費者行為分析模型“AISAS模式”(即Attention—引起注意,Interest—引起興趣,Search—進行搜索,Action—購買行動,Share—人人分享)。尤為值得注意的是具備網絡特質的“S”即Search(搜索)、Share(分享)的出現,充分體現了互聯網對於人們生活方式和消費行為的影響。微博的關注和轉發功能使得Share和C2C(即用戶之間的傳播)得以在微博平台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