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微信將成為輿情監測的新陣地(1 / 1)

微信將成為輿情監測的新陣地

專欄

作者:陸高峰

如果說微信在誕生之初還在盡量避免與“本是同根生”的騰訊微博兄弟“相煎”,盡量保持和微博的差異,專注於免費即時通信工具和各類基於手機的移動服務,還很難看出其媒體特性的話,那麼在傳統網民向手機網民快速轉移,手機等移動用戶快速增長,微博用戶增長遇到瓶頸的情況下,微信已經在不知不覺中發展成為一個影響力巨大的輿論平台。

人民網輿情監測機構於2013年底發布的《2013年中國互聯網輿情分析報告》顯示:2013年眾多網友從微博的公眾意見平台,轉向更為私人化的微信朋友圈。微信用戶增長迅速,移動互聯網開始成為社會輿論的新信源。

自2011年1月21日,微信發布針對iPhone用戶的1.0測試版以來,僅僅過了3年時間,微信用戶已經成為移動互聯網第一大用戶群。有資料顯示,截至2013年11月微信注冊用戶量已經突破6億,其中,海外用戶超過1億。成為亞洲地區最大用戶群體的移動即時通信軟件。

騰訊董事局主席馬化騰在談到微信誕生的意義時,認為微信是騰訊的一次顛覆性的自我革命,是唯一一個完全基於手機來開發的應用,“很多人說騰訊是最早拿到移動互聯網門票的公司,指的就是微信,很多朋友都用了。微信的確是唯一一個在手機上開始做的,並且是以手機為主的,這在以前是不多見的。以前一般都是在傳統互聯網上做好,換掉屏幕,轉到手機上,所以這個路徑跟之前完全不一樣”。“它充分利用手機和PC的區別,就是把人們用計算機的終端變成人隨身的一個器官”,從而消除了在線、離線的概念。

談到微信朋友圈的影響時,馬化騰甚至認為微信是一個讓騰訊微博的競爭對手新浪微博絕望的應用。騰訊的微博雖然活躍量跟新浪微博差不多,但是始終沒辦法突破,最麻煩的是新浪微博也沒突破。所以就發現讓新浪微博絕望的不是微博,是微信,特別是加了朋友圈之後。私密社交比公開社交有意思,很多話不喜歡公開講,私下講很好。

事實上,隨著微信的普及,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用戶數量快速增長。人們開始使用微信產品時對於陌生人加入朋友圈的戒備心理開始消減,微信的朋友圈已經具備了公眾傳播的媒體屬性。從目前來看,微信的朋友圈人數還沒設置上限,如果朋友圈人數達到一個相當大的數量,其大眾傳播加人際傳播的屬性與微博無異。隻不過其粉絲數量和轉發數量是隱藏的,信息的分享更加隱蔽而已。

微信目前的注冊號分成兩種,一種是針對普通用戶的個人微信號,還有一種是針對個人和企業認證用戶的公眾號。普通個人用戶通過朋友圈用戶數量的增長可以使微信變成小眾、甚至大眾媒體,一些公眾微信號的訂閱和服務用戶已經超過百萬,其大眾傳播屬性和影響力已經十分明顯。

雖然微信與微博相比,表麵上還缺少微博用戶粉絲眾多的鮮明媒體屬性,而更多地表現出人際私密交往的特征,每一個用戶在微信上表麵都是平等的,都很難分清哪一個是大V、中V和小V,但是,微信龐大的用戶量和依托手機等移動媒體與用戶的緊密黏合性,以及其事實上已經形成,隻不過被技術手段隱藏了的媒體屬性,使得微信的潛在影響力不容忽視。不僅如此,微信在輿論上的影響有更加深入的特點,其輿論影響更多表現為潛輿論和深層次情感層麵,因而其輿論影響力不容小視。種種跡象表明,被視為“信息傳遞私密,但社會動員功能更強”,用戶數量也更為龐大的微信,將成為輿論引導和輿情監測的新“陣地”。

(作者為浙江理工大學文化傳播學院傳播係主任,博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