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叔”的故土鄉情
封麵故事
作者:鄧麗雲 陳思琦
鄧獻倫先生 人稱“獻叔”,是傑出莞商中的愛鄉楷模,在他心底蘊藏著一股愛鄉源泉,數十年汩汩而流、綿綿不息。早年,他趁改革開放之際,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及機器,為家鄉辟山修路,招商引資。隨後,他又急鄉親們之所急,為家鄉蓄水發電、修建自來水廠,提供生產生活用水用電之需。如今,他的子女們也投入到了發展東莞經濟的洪潮中,引進美國之高檔藍姆酒,開創當地該酒類之先河!不管昔日今時,亦不管是他或下一輩,愛鄉的情懷在子承父傳中,代代流傳……
【鄧獻倫先生,祖籍東莞鳳崗,東莞市政協委員、香港天駿集團(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香港永聰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香港德祥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河南省方城東山自來水廠董事長、東莞市雁田自來水有限公司董事長、香港廣東客屬社團聯合總會常務會董、東莞市海外聯誼會榮譽會長、東莞市鳳崗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等多項社會公職。】
傑出莞商 關愛家鄉
2012年9月,2012世界莞商大會於中國東莞隆重召開,來自全球的莞商精英、著名專家、各界名人歡聚一堂,共襄東莞發展,共謀東莞未來。是次盛會,身為東莞政協委員的鄧獻倫先生受邀出席。
回顧此次全球莞商的盛大活動,鄧獻倫先生深有體會,他表示這次大會圍繞著“促進莞商交流合作、弘揚莞商精神文化、擴大莞商品牌影響、引導莞商做大做強,為東莞加快經濟轉型升級、建設幸福東莞、實現高水平崛起”的宗旨做出了有力的推動作用,在未來將會為東莞的整體發展帶來新的飛躍提供目標和方向。
身為傑出莞商的一份子,鄧獻倫先生多年來活躍參與東莞的各項經濟建設,“在近二十多年來,東莞的發展突飛猛進,利用‘三來一補’,贏得了‘世界工廠’的美稱。”然而目前隨著經濟的發展趨勢,東莞的頭上頂著類似如招工難的“魔咒”,他提出政府應積極配合各企業的發展,提供周全的配套設施,比如學校等。他解釋道,“經濟過快的發展,使得部分配套設施跟不上。比如說東莞的本地人口不過二百萬,而外來人口最密集的時候超過一千萬,從而使得教育資源十分緊張。而技術人才的流失,一部分原因就在於他們的孩子受不到好的教育,有時一些員工請求我們幫助申請學位,而我們有心而無力。而同時‘招工難’迫使大批中小企業推遲開工,甚至倒閉。因此配套設施必須得到解決。”針對類似問題,作為政協委員的他積極向政府提案,亦得相關部門關注,諸多類似的工作亦在進行當中。
“東莞未來的發展前景很好,政府亦成立了相關的組織機構,為東莞的經濟招兵買馬,我們也會積極地配合,使東莞真正地融入世界市場而努力!”於鄧獻倫先生來說,幫助家鄉發展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自己一種不可推卸的責任,而以往他又做了哪些工作呢?
感情投資 不思回報
鄧獻倫先生,七十年代末到香港發展,於八十年代衣錦歸鄉,帶著回饋之心,開始投資自己的家鄉——東莞雁田,“改革開放之初,內地實施各項優惠政策,吸引了全球大批‘三來一補’項目,許多港商亦蜂湧而來,麵對如此境況,加速建設東莞的各項城市基礎設施,成為緊要解決之事。而每一項投資,都是以感情投資為主導的。”
當年,地方政府收入極為有限,有時從當年的純收入中拿出十萬元的建設資金都存在困難,在這種情形之下,政府邀請鄧獻倫先生參與基礎建設的修建,於是東莞雁田早期建設在他的帶動下,在緊張而忙碌的汽笛聲中忙開來了。“那時,內地的相關設備都比較落後、缺乏,我就從香港購買挖土機、推土機、泥頭車等大型先進的基建設備,推平小山頭,修馬路、蓋廠房,完成了怡安工業區等大批基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