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義兵(1 / 2)

第二百零八章 義兵

“快,快把他的將旗找出來,和頭盔一起逃到前麵去!”第五軍長史逯德山狠狠踹了自己的親兵隊長祿凡一腳,大聲提醒。

按照淮安軍的內部規定,行軍長史不必衝殺在一線。所以他幾乎完整地旁觀了敵軍從發起衝鋒到被火槍打得倒崩而回的整個過程。對戰場局部細節的了解,也遠比負責指揮整個第五軍的吳良謀清楚。看到謝國璽身死,立刻意識到這是一個瓦解敵軍士氣的絕妙良機。

親兵隊長祿凡的反應也不慢,挨了一腳之後,立刻跳著撲向地上的謝國璽,同時嘴裏大聲叫喊,“祿順、祿豐、祿厚,你們幾個趕緊跟我來!。趕緊,趕緊拿幾把最長的槍過來。挑,把這個挑到陣前麵去。然後,把這麵,這麵旗子,跟頭盔一起舉起來。然後大夥跟我一起喊,陣斬元軍萬戶一名,俘獲其屍體和認旗!”

“陣斬元軍萬戶一名,俘虜其屍體和認旗!”

“陣斬元軍萬戶一名,俘虜其屍體和認旗!”

“陣斬元軍萬戶一名,俘虜其屍體和認旗!”

幾個出身於祿府家丁的親兵,用長矛將謝國璽的頭盔挑起,與將旗一起搖晃著大喊大叫。幾萬人的喧囂當中,他們的聲音根本不可能傳得太遠。然而擠在距離第五軍四十多步外的那些寧州“義兵”們看到了,卻嚇得魂飛魄散。

所謂“義兵”,都是蒙元官吏打著護衛鄉鄰旗號而拉起來的地方團練。其主將,則是地方上驍勇、不甘寂寞而又素負人望的“忠義之士”。即一些精通武藝的堡主、莊主和寨主們。放眼天下,從南方的苗軍、兩淮的青軍、黃軍,一直到北方的“毛葫蘆兵”,皆是如此。隻是名稱上有所差別而已,具體編製、運作以及將領選拔方式都大同小異。

這種成軍方式的好處很多,第一,官府的花銷少,大部分日常吃穿訓練,都由鄉間自籌。第二,成軍速度快,受蒙元一統天下時的“分贓方式”影響,各堡寨的頭麵人物,多為開國時的“功狗”之後,家傳的武藝和兵略。而每個堡寨裏頭,也有大量的莊丁可以作為兵源。第三個好處就是,兵將互相之間極為熟悉,命令上傳下達通暢,不會出現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的情況,導致臨陣指揮亂成一團。(注1)

然而,“義兵”在擁有諸多好處的同時,卻有一個極大的缺陷。那就是,主將在這支隊伍的影響力過於龐大,以至於關係到整支軍隊的生死存亡。一旦主將戰沒,整支隊伍的士氣都會瞬間低落到極點,在下一次形成新的核心之前,根本無法再恢複戰鬥力。

眼下的情況便是如此,謝國璽的金盔和認旗都落到了第五軍手裏,意味著他即便不死,也做了俘虜。他麾下那些平素視其為靈魂的寧州“義兵義將”們,哪裏還有勇氣再戰?紛紛哭喊著向後竄去,連緊跟過來的探馬赤軍都受了影響,不得不原地停下來列陣布防,以免淮安軍追著潰兵的腳步衝將過來。

受影響最大的則是朱亮祖和他旗下的“廬州義兵”!他們先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才換取了一個與傅友德部短兵相接的機會。不料想自家右翼的寧州義兵居然因為主將的被殺而崩潰了,一下子,把“廬州義兵”的整個小腹都露在了紅巾軍麵前。嚇得朱亮族亡魂四冒,不敢再逞能,大喝一聲將與自己放對的李喜喜逼退數步,帶著數百名親信,掉頭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