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潤物 (下)(1 / 2)

第三十五章 潤物 (下)

“我等,我等臨來之前,已經得到過吩咐。不能,不能給叔父添麻煩。要從,從一個小兵做起!”聽朱重九說得鄭重,彭早柱趕緊起身回應。

對於後者的話,他並不完全理解。老子打江山兒子享受餘蔭,乃天經地義。但這並不妨礙他在表麵上對朱重九示以讚同。

其他幾個少年的想法,也跟彭早柱差不多。也紛紛站起身,做出一幅準備從頭幹起的模樣。

朱重九見此,也不再深說。反正還有講武堂的一年打磨,足夠將這些二代們打上淮安軍的印記。至於今後出息,憑著他們早早打下的基礎,即便自己不照顧,他們也不會落在普通人的後麵。

“原來沒感覺,這次去了汴梁,才發現揚州比其他地方繁華太多!”察覺到氣氛不對勁兒,潘封給彭早柱使了個眼色,努力將話頭往別處引。

“是啊,我們前後走了不過一個多月,回來一看,又有幾十家店鋪開了張。”彭早柱心領神會,很誇張地大聲附和。

“可不是麼?八十一叔這邊什麼都能買到,汴梁那邊,有時候拿著銅錢都找不到賣東西的地方!”

“東西幾乎都是從淮安運過去了,價格比這邊貴了足足兩倍還多!”

眾少年七嘴八舌,亂紛紛地議論。起初,還有幾分故意恭維的成分在,說著說著,就就忘記了先前的目的。將汴梁那邊與淮揚各地的異同,逐個比較了起來。

無論城池規模還是人口數量,汴梁都絲毫不亞於揚州和淮安。但雙方市井間的繁華程度,卻是天壤之別。采用了大量水力機械的淮揚工坊,令許多商品的成本降低到令人發指的地步。而這些商品到達了汴梁之後,又以相對優秀的質量和精美的工藝,將當地貨打得落花流水。

如此一來,必然導致財貨迅速朝淮揚集中。當地土貨越是賣不出去,老百姓手中的餘錢就越少。老百姓手中越缺乏餘錢,就越舍不得將其花出去。惡性循環一開始,就很難知道盡頭。但與日益凋敝的民生形成鮮明對比,某些汴梁紅巾的實權人物,卻總能輕鬆地掌握大筆財物,日子越過越奢靡。

少年們沒學過經濟學,無法解釋他們看到的怪異景象。但是他們卻憑借敏銳的直覺,發現了汴梁紅巾的前景不妙。照目前態勢發展下去,淮安軍哪怕是不動用武力,也能一點點將周圍的許多勢力,包括汴梁紅巾給逼上絕路。並且這個速度絕對不會太慢,也許是五年,頂多是十年,就完全可以看到結果。

“咚咚咚.....”木樓梯口處,傳來一陣腳步聲。酒樓的夥計端著精美的漆盤,將幾道剛剛出鍋的菜蔬呈了上來,趁機撤走幾個被掃蕩得差不多的殘羹冷炙。少年們的談性被美食打斷,開動筷子吃了幾口。然後又在不知不覺間轉向了其他話題。

“八十一叔這邊的老百姓,看著都跟別的地方不一樣!”張氏三雄的遺孤張洪生朝夥計們的背影消失處看了看,感慨的說道。“在汴梁那邊,大夥出去吃飯。掌櫃和夥計都一起打哆嗦,好像咱們吃飯不給錢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