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科技 (下二)
朱重九嘴裏經常會冒一些誰也沒聽到過的新詞,這點,樞密院眾人都深有體會。但從沒有一次,大夥聽得像今天這般滿頭霧水。專業?還有業餘?如果前者出自韓退之那句“術業有專攻”的話,後者又語出何典?
正困惑間,卻又聽見朱重九敲了敲桌案,繼續說道:“會後你們兩個打報告向蘇長史請一筆款子,專門用在這上麵。我會讓蘇長史直接從我的私庫裏撥付,不必通過戶局,也不必經過三院公議。”
“是!”軍情處主事陳基和內務處主事張鬆二人,雙雙躬身領命。
“從寬了花,不必給我省錢,不夠可以再撥!”深深吸了口氣,朱重九咬牙切齒地補充,“我就不信了,人民幣玩家......,老百姓放著好好的安穩日子不過,會跟著他們走!”
因言治罪的事情,他是無論如何都不會去幹的。因為他記憶裏多出來的那六百年經驗告訴他,這是最壞的一種選擇。此外,在所有應對辦法中,動用武力也是效果最差的一個。往往壓製得越厲害,反彈也就越大。一不小心就助漲了對手的聲威。
“是!”陳基和張鬆兩個再度施禮。然後互相看了看,相繼大聲進諫,“主公,微臣以為,大總管府對各家報館的補貼金額,應該盡快重新議定!”
“微臣附議!主公不能由著他們拿了主公的錢,卻專門跟主公對著幹!”
“嗯,有道理!”朱重九聽後,笑著點頭,“就由永年負責出個具體提案,從下半年起,各家報紙的補貼,不再光和銷量掛鉤!具體考核辦法是什麼,內務部自己去琢磨。”
“是!”陳基和張鬆兩人欣喜地答應了一聲,雙雙歸座。
“主公.....”劉伯溫本能地就想勸阻,但話到嘴邊兒,卻發現自己根本找不到一個合適的理由。
所有大總管府的核心人物都知道,眼下淮揚各地的報紙,全靠朱重九私人出錢在扶持。無論是銷量最好的《淮揚旬報》,還是以往最不受人待見的《儒林正義》,每季度都能根據相關規矩,從大總管府內拿到一筆數額不菲的辦報補貼。如果沒有這筆從不間斷的投入,即便采用了水力印刷和硬木活字,以一個大華夏銅元一份報紙的售價,各家報館也根本無法收回本錢。用不了幾個月,就得相繼陷入關門的邊緣。
“怎麼?我從自己的私庫花錢,伯溫也覺得不妥當麼?”聽到劉伯溫的聲音,朱重九笑著反問。
“不敢,微臣,微臣隻是覺得,此舉,此舉未免,未免有銅臭,有逼人就範之嫌!”劉伯溫臉一紅,擺了擺手,用極其孱弱的聲音回應。
“不是逼,是引導。他們可以不聽,但不能指望我自己花錢鼓勵別人跟自己對著幹!”朱重九笑著看了他一眼,然後迅速將目光轉向張鬆,“永年,你不妨再加一條,大總管府鼓勵私人辦報。頭三個月的本金,皆可向官府申請補貼。三個月後的虧贏,就得看他們的銷量及考核成績!近千萬人口,卻就這麼六七分報紙,太少了,真的太少了!”
“是,微臣遵命!”張鬆先是愣了愣,然後喜出望外。
“坐下說話!”朱重九衝他揮了揮手,笑容裏露出幾分狠辣。
政治正確,這可不是另外一個時空前蘇聯的專利。事實上,在朱大鵬那個時代,被資本所控製的媒體,往往比受政府所控製的媒體更為“自覺”。從經理,主編,編輯再到一線記者,都本能地遵照著一條看不見的紅線,輕易不敢逾矩。
所以,另外一個時空有句話說,寧得罪默克爾,不能得罪默克多。得罪了德國鐵門娘子,頂多被鐵娘子的粉絲數落一番,德國政府未必拿你怎麼樣。得罪了報業大亨默克多,他卻有足夠辦法,讓你發不出任何聲音!
而現在,淮揚大總管府不但掌控著地方政權,並且掌控著資本。朱重九就不信,幾個老儒和所謂的名士,能跳出這兩隻看得見和看不見的手。
想到這兒,他頭腦中忽然又是靈光乍現,拍了下桌案,大聲道:“不光是報館和讀書人,其他行業也不該忽視。這樣吧,從今年起,本總管每年拿出十萬貫來,重賞那些在各行各業有傑出貢獻者。就叫,就叫炸藥獎,算了,還是叫華夏獎吧!具體怎麼分配,等改天三院齊聚時,再另行公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