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如此家世(1 / 2)

就這樣,外公每天寫一段故事給白芙蓉看,而白芙蓉看完之後就把那張紙給撕了,出去玩的時候找個垃圾桶扔掉,可以說是一點痕跡都沒有留下。

一個多月下來,外公寫完了,白芙蓉也基本了解了媽媽家從以前到現在的所有事情。

媽媽的家原本是在農村的,家裏除了她還有兩個舅舅,也就是媽媽的兩個哥哥。

而白芙蓉現在看到的外公外婆並非是媽媽的親生父母,媽媽的親生父母很早就過世了,那是一個很淒慘的故事。

白芙蓉的親外婆是個很能幹的女人,在當時的農村樣樣都拿得起放得下,可是,她的脾氣卻出奇的倔,眼裏揉不下一點的沙子,由於她既能幹長得又漂亮,還不愛理人,所以村裏就傳出有關她的許多風言風語。

俗話說“舌頭底下壓死人”,在一次無端被人謾罵之後,外婆一氣之下,打了個包裹,就不辭而別,跑去杭州,到人家家裏去做保姆了,從此以後,就再也沒有回村裏露過麵,一直到傳來她不幸病亡的消息,竟連屍體都沒有人去找回來。

外婆走後,外公獨自在家帶著三個孩子過日子,一個男人帶著三個半大的孩子,這日子當然是可想而知的艱難,外公就這麼撐著這個支離破碎的家,看著三個孩子經常唉聲歎氣。

不幸的禍事終於還是發生了,一場火宅,把外公家的房子燒了個精光,不久又奪走了外公的生命,隻留下舅舅和媽媽他們三個人大眼瞪小眼。

那一年,大舅舅十五歲,小舅舅十三歲,而媽媽則隻有六歲。

看著他們三個無父無母的半大孩子整天田頭村間,他們的那些窮親戚們也隻能歎口氣搖搖頭,最多給他們送一些吃的也就完事了。

現在的外婆,那個時候是媽媽的姑媽,也就是白芙蓉應該叫她姑婆,她的家境還比較富裕,當時外公已經從村裏走了出去,到縣城裏打拚了,再加上外婆嫁了外公之後,一直都沒有生育,所以兩個人就商量把媽媽接過去作為養女養育她長大,老來也可以有個依靠,至於還有兩個舅舅,外婆就給了他們一些錢,資助他們蓋了一間屋子,讓他們以後可以賴以生存,就帶著媽媽告辭回縣城去了。

後來,在農村的那兩個舅舅就靠著外婆給的那些錢,種了一些土地,漸漸地發起家來。

舅舅長大之後,各自蓋了房子,娶妻生子,至今還在農村老家生活著。

說到這兩個舅舅,白芙蓉自然是見過麵的,隻是印象卻並不深刻,小舅舅在本地的建築公司做泥水匠,所以經常會來她的家裏做客,後來他也回老家去了,就沒有再見過他。

而大舅舅,白芙蓉是在小時候跟外婆一起去老家玩的時候見到過的,隻是那時候她還很小,又加上到了那裏水土不服,渾身發滿了瘡癤,癢得難受,根本就沒有心思去顧別的事,每天吵著要回家,所以對於舅舅的事情也沒有怎麼上心。

由於白芙蓉回一次老家就水土不服,因此後來就沒有怎麼回去,幾年以後,大舅舅在去縣城的途中發生車禍,不幸身亡了。

在白芙蓉的記憶中,隻有對小舅舅有印象,還記得大舅舅留下了一個兒子,好像隻比自己小一歲?看來,以後是應該去老家走走,看看小舅舅一家和那個沒留下什麼印象的表弟,好像聽說,舅媽後來也丟下他走了,又是一個可憐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