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森林與風(3 / 3)

晝夜和季節方麵變化

我們在前麵說過,在局部地區,因為氣溫和氣壓的情況不同,風向是不同的。風總是由高氣壓處流向低氣壓處。在由熱力作用影響氣壓高低的情況下,風大都由氣溫低處流向氣溫高處。因此,森林區域與無林地毗連的地方常常會產生一種特殊氣流。這種氣流,就好像海風和陸風,山風和穀風一樣,是隨著晝夜和季節而變化的。

在夏季白天,無林地下層空氣增熱較快,林中增熱較慢。因此,無林地的氣溫常常比林中氣溫為高。二者的差數相當顯著。在這種情況下,無林地的空氣,因為氣溫高,體積膨脹,密度變小,就會發生上升運動。空氣上升了,上空的空氣因而發生堆積的現象。結果,在空中同一平麵上,無林地的上空空氣密度就較大,森林上空空氣密度就較小。無林地上空氣壓就較高,森林上空氣壓就較低。因此,無林地上空的空氣就會向森林上空流動,降落在森林上麵。在地麵上,因為無林地上空的空氣向外流,空氣質量減少了,地麵上的氣壓因而降低。在森林內部,因為氣溫低,空氣收縮,密度變大,上層又有無林地空氣流入,增加了空氣量,地麵上的氣壓就增高,林內空氣就會向無林地流動,因此造成了局部的循環係統。到了夜間,由於林內空氣變冷慢,氣溫較林外溫暖,引起了地麵上的氣流,由無林地流向林內,形成與白天相反的氣流移動。

這種情況,夏季最顯著,尤以下午4時~6時風速較大;其他季節,氣溫氣壓相差甚微。或者有這種現象,也是非常微弱,甚至不能產生。

森林區域,風的流動受到了阻礙,改變了方向,降低了速度。可是森林區域邊緣的樹木,天天受著強風的吹襲,在它的生理上和外形上,也就會發生變化。

有些地方,風力非常強烈,而且是常常朝著一個方向吹。以致這些地方的樹木和樹冠常呈不對稱的狀態;向著盛行風吹去的方向,成單麵的發展。樹幹也會朝著風去的方向彎曲。其次,在盛行風的影響下,生長的樹木,由於向著一個方向搖擺,樹幹就會產生不平均的內部構造。如果我們把樹幹鋸下來,年輪是橢圓形的,中心是偏於一方的。在有盛行風的區域,森林邊緣迎風麵上的樹木是常有這種現象的。不成林的樹木,表現得最為顯著。生長在海岸上和山上的樹木,因為常受單向強風的吹襲,都有這種現象發生。在諾曼第半島的沿海,在比薩拉比亞的草原中,在巴勒斯坦等地,都可以找到這種例證。巴勒斯坦多西北風,而且特別強,曆而橄欖樹多向東南方偏斜。

風向不定而風力很強的地方,樹幹往往是下粗上細。這樣,樹的中心就向下移,就有能力抵抗強風的吹襲。風力愈強,樹幹愈是下粗上細而且愈矮。樹木的根係,同樣地會受到風力的物理作用的影響。風力愈大,根係愈強愈深,分布的麵積愈廣。因此,森林邊緣地帶的樹木,由於受到風的影響較大,樹幹較矮,下粗上細,根係發達。至於林內樹木,樹幹就比較高,成圓柱狀,根係也比較淺。

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是互相影響的,森林能影響風,風也能影響森林的生長和發育,二者是互相作用的。因此,研究氣候的人,一方麵可以在森林區域從事實際觀測,了解風受森林的影響;另一方麵,也可以從森林邊緣樹木的外形和內部構造,間接地了解這一區域氣候的特性。樹冠的偏斜等現象在氣候學上有指示特性的作用,所以有人稱之為“氣候學上的風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