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溫度對於樹木蒸騰作用的影響雖然很大,但卻是間接的。氣溫降低了,原有的水汽距離飽和程度就較近,飽和差變大,蒸騰作用慢。氣溫高了,原有的水汽距離飽和程度就較遠,飽和差變小,蒸騰作用快。因此,樹木的蒸騰作用,夏季比冬季快,日光強時快。其次,樹木的蒸騰作用是通過樹木的氣孔來進行的。根據實際觀測,氣溫在40℃以下時,氣孔開放或收縮的能力最強,它可以隨著外界條件的變化,加強或減弱它的蒸騰作用。可是氣溫超過40℃時,氣孔就大大的張開,失卻收縮的能力,樹木內部的水分就會大部放出,樹木就易枯萎。此外,氣溫較高,土壤溫度也會相應的升高。土壤溫度高,就會加強把水分送入樹木的根部,通過樹幹及樹葉,再把水汽送入空氣中,加強蒸騰作用。相反的,氣溫低時,樹木的蒸騰作用就會減弱。
光照可以分直射光和散射光。直射光就是日照;散射光不是由太陽直接照射來的光線,如日出前日落後天空的亮光等都是。森林區域,直射光較少而散射光很多。散射光可以使蒸騰作用加強30%~40%,直射光則可以增強好幾倍。因此,樹木蒸騰作用的強弱,與太陽照射是有密切關係的。
樹木蒸騰作用的強弱,跟土壤這一因素也有著很大關係。在土壤中,有許多阻礙根部吸水的力量,稱為持水力。土壤持水力的大小,是由土壤的成分決定的。因此,土壤的種類不同,持水的能力也就有所不同。例如土壤中水都是各種鹽類的溶液,它與淨水不同,溶液本身有吸取力,不易讓水分失去,因而根部就難吸收。又如土壤中是有膠性物質的,如果土粒愈細而且膠性物質愈多,那麼土壤中被土粒和膠性物質緊結著的水分也愈多。這些水分,是很難被根部細胞取用的。任何土壤中都有鹽類和膠性物質,但是含量的多寡各處不同。因此,樹木根部的吸水量和由樹木蒸騰到空中的水汽量,也就受到影響,在分量上有所容差了。
風對蒸騰作用也是有影響的。風來時,樹木周圍的飽和空氣就會不斷地離開,幹燥的空氣就會不斷地吹來,這樣,就增強了蒸騰作用,尤其是幹燥風來時,影響特別強。森林邊緣的樹木蒸騰作用較森林內部為強,就是這個緣故。
以上這些因素,都影響著森林區域的蒸騰速度的快慢和蒸騰量的大小。同時,這些因素,又是相互影響的。比如光照不同,會影響溫度、濕度和風樹木品種不同,土壤特性不同,會影響根部的水分吸收和蒸騰量。同時氣候條件又能影響樹木的生長,彼此是相互關聯,而且是錯綜複雜的。所以說,樹木的蒸騰作用並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可是盡管如此,森林區域既有蒸發,又有蒸騰,送入空氣中的水汽還是異常之多,遠非無林區域所可比。
森林對降水的影響
降水的形態很多,一類是由雲中降落到地麵上的降水,包括雨、雪、霜、雹等,一類是由空氣中的水汽在地麵上或地麵物體上著落而形成液體或固體狀態的,包括露、霜、霧凇和雨凇等。氣象學上所稱的降水量,就是指這些液體降水和固體降水(化為液體後)的深度而言,通常以毫米為單位。
森林對降水的影響極大,一方麵它能增加降水量。另一方麵,林冠又能截留一部分降水量,減少徑流,蓄積雪量,延緩融雪的過程。
先談降水量的增加,資料顯示,每年都是森林地的降水量多於無林地,平均每年森林地降水量較無林地多17.4%,絕對值多93毫米。
在俄羅斯沃龍涅什省森林草原帶,赫列諾夫斯基鬆林區中,5月到9月的降水,比該林附近開曠地上在同一時期的降水要多10%~14%。烏斯曼大森林區中的降水,則比開曠地上的降水多12%。
森林上空,從雲中下降的降水,為什麼會比無林地多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1.森林能阻留降水,減少地麵的徑流,使雨水緩緩地滲透到土壤中去,提高土壤中的水位,再通過根的吸收和葉子的蒸騰作用,將大量的水分送到林地的空氣中去。同時,樹枝樹葉上,林區地麵上截留下的降水,又有廣大的蒸發麵蒸發水汽。因此,森林區域空氣中的水汽量多,濕度大,容易飽和凝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