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易當然無法拒絕。

而且,張易也的確想見一見曾仁江。

曾文成有五個兒子,除了小兒子有些寵溺過甚,其他四子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思想下都是優秀至極,老大曾仁鐵和老四曾仁江更是人中之龍。

曾仁鐵的優秀自不必說。

他是曾文成的長子,自小在部隊中長大,十三歲隱姓埋名加入軍隊,隻用了三年就靠著一身的傷疤掙得的赫赫軍功在軍隊中揚名。到了十八歲更是連隱姓埋名都做不到了,因為曾仁鐵實在是太像曾文成了,一樣的堅毅麵孔,一樣的鐵血之風。

有人說曾仁鐵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同樣的年紀時,曾文成的成就可沒有曾仁鐵那麼高。

當然,年代不同也不能一概而論,曾文成出身於毫末,是靠著自己一點一點爬上來的。相比於曾仁鐵年紀輕輕就鋒芒畢露,曾文成更多的是大器晚成。

曾仁江並不像一個軍人。

這是在看到曾仁江時張易的第一感覺。

張易是個技術人員,即便一下子被拔到高位,大佬們也沒什麼不能接受的。當然,大佬也隻是能忍受張易和他們坐在一起而已,張易要是在一號會議室裏提出什麼意見,大佬們八九成都不會聽。

是以,除了工程的事,其他問題的討論張易一概都是默默的聽。

還別說,張易這種“懂事”的做法還真的贏得了不少大佬的好感,這也是張易能夠安然坐在一號會議室的原因之一。

可軍隊不同。

軍隊是一個熬資曆的地方,那些大佬哪一個不是年輕時在生死路上趟了無數回,又熬了多年才做到今天這個位置的。曾仁鐵和曾仁江都還很“年輕”,身份和地位還不足以列席一號會議室。

所以,張易還真的沒怎麼見過曾仁鐵和曾仁江。

這是張易第一次見曾仁江。

在前世中,張易不止一次聽到曾仁江的名字。外界評價曾仁江最多的是四個字:智多近妖。這是一個智慧到幾盡無人能及的人。真正看到曾仁江時,張易卻感覺不出那種智慧的感覺,感覺最多的卻是如沐的春風。

讓人感覺不到的智慧,才是真正的智慧。

家宴並不是什麼正式的宴會,吃飯的隻有六人,曾仁江一家四口以及張易和南宮月兩人,吃的東西也是簡單的家常菜,並沒有想象中豪門世家的豐富菜肴。

並不是曾仁江提供不了。

現在是末世,物資匱乏。可對於有權有勢的大人物來說,生活依然可以奢侈無比,甚至比末世前更加奢侈,末世可是少了很多束縛。

而是曾仁江故意為之。

張易反而更喜歡這種簡簡單單的家宴。

飯桌上說說笑笑,談話內容也是簡單至極。沒有提到什麼利益糾葛,也沒有什麼重要的信息傳遞,隻有感謝和歉意,隻有淡然的交談,隻有春風般的溫暖。

張易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那句話,君子之交淡如水。

張易並不笨。

他明白,這是曾仁江在真心待自己。

期間,小妮子曾亦珂大大方方的向張易敬酒表示感謝,當然,小妮子年紀小喝的是茶水,但張易還是十分開心。

相比於在柳川縣時曾亦珂對張易像貓兒一樣的親昵,此時的曾亦珂更像一個大家閨秀。或許這才是曾亦珂在人前的樣子,但是不知為何,張易卻更加懷念在柳川縣時曾亦珂靠在自己肩上時的樣子。

不知不覺,張易恍惚了。

看著張易那恍惚的樣子,小妮子曾亦珂情不自禁羞紅了臉。顯然,她已經猜到了張易在想些什麼。

她有一個智多近妖的父親,自身的智慧又怎麼可能會低。

一切都被曾仁江看在眼裏。

這個在未來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的將軍,此時此刻卻是微笑著看著這一幕,眼中閃著智慧的光。

小妮子之後,馬媛也向張易敬了酒。

這酒不僅為了表示感謝,還為了表示歉意。

在柳川縣的波峰鎮,馬媛撕毀約定撇下了張易等人,而是帶著女兒和救援隊上路。這種過河拆橋,卸磨殺驢的行為,無疑就像是一根刺深深的插入張易的心中。張易從來都沒說過自己是個大度的人,從一進門,張易雖是笑著,卻從沒看過馬媛一眼。

馬媛敬的酒,張易喝了。

馬媛的道歉,張易也接受了。

不為別的,隻是為了曾仁江的友好相待,為了這頓家宴能夠和和氣氣,為了小妮子不要夾在兩人中間左右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