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各市(州)文化產業發展平台建設研究 一、各市(州)文化產業發展平台建設的現狀(1 / 3)

甘肅各市(州)文化產業發展平台建設研究 一、各市(州)文化產業發展平台建設的現狀

文化產業發展平台即是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所需要的軟、硬環境或舞台。硬環境主要包括文化產業集聚區、基地的開發建設及基礎設施的改善,軟環境包括政府的政策扶持與改善服務、組織節慶和會展宣傳活動等。

“十一五”以來,甘肅各市(州)按照全省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的要求,著力加強文化產業發展平台建設:製定發展規劃,設立專項資金,推動文化產業園區和文化產業基地的開發,改善相關的基礎設施,加強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節會組織與宣傳等工作,從而聚合了文化生產力,推動了文化產業的發展。當前,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就文化產業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強調要“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在“十二五”時期,為了認真貫徹落實好《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製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精神,實現我省文化產業的跨越式發展,有必要進一步加快各市(州)文化產業發展平台建設,把其作為有力的工作抓手,提高文化產業集約度,促進文化產業與經濟、科技的融合和滲透,不斷催生出新型的文化業態,有力帶動產業升級,從而提升各市(州)區域綜合競爭力,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本文擬通過對各市(州)文化產業發展平台建設目前的現狀、經驗和問題的研究,提出進一步促進和完善各市(州)文化產業發展平台建設的對策建議,從而助推甘肅文化產業的大發展、大繁榮。

(一)蘭州市以園區為龍頭的文化產業群落進入加速發展軌道

依托在現代創意文化產業方麵的基礎和人才優勢,蘭州市的文化產業園區、基地建設方興未艾。繼甘肅省第一個創意文化產業園一蘭州創意文化產業園,於2009年7月在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開園以來,蘭州相繼打造出金城關創意文化產業園、高新區動漫數字產業園、古一征創意文化產業園、東方紅影城文化產業示範基地、隴萃堂文化產業生產基地,其建設和發展各具特色,已經初步形成互相呼應、互為補充的集群化發展格局。其中,蘭州創意文化產業園在基本完成一期工程的基礎上,已經完成二期工程的征地,力爭在“十二五”末成為區域文化產業發展龍頭和國家級的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動漫文化產業基地自2009年以來,先後引進深圳中視典、韓國尚元甲子等動漫企業人駐,其中上海聯遊網絡科技公司投資2億元的動漫項目,填補了甘肅網遊業發展的空白。有效發揮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的撬動作用,引導社會資金投人文化產業園區的項目建設,2010年以20萬元的扶持資金,帶動社會資金1.3億元投人園區的項目建設。通過積極吸引國內先進文化企業進人,不斷擴大文化產業聚集效應,促進形成繁榮發展的蘭州文化產業群落。自2006年開始實施文化產業統計以來,年平均增速達到16.83%。目前,全市文化產業從業人員近5萬人,實現增加值16.92億元。

(二)酒泉市園區建設形成產業規模,節會活動進一步吸引資金投入

酒泉市根據區域特點和文化特點,重點指導和扶持敦煌文化產業園、酒泉絲路文化旅遊產業園、航天文化產業基地等建設。敦煌文化產業示範園區的建設已形成一定規模,占地10平方公裏,吸引了敦煌書畫院、敦煌美術院、敦煌夜光杯廠、敦煌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等40多家文化企業人駐,從事旅遊工藝品、敦煌樂舞、文化旅遊等文化項目的生產或開發,2010年實現經營收人1.04億元;酒泉文化旅遊產業園區的建設圍繞絲路文化、漢文化、酒文化和航天文化,重點打造北大河生態文化旅遊景區、絲綢之路文化旅遊景區、西漢酒泉勝跡文化旅遊景區和航天文化旅遊景區。著力通過節會活動吸引社會資金投人文化產業園區的項目建設中來:在2011年5月深圳文博會期間,敦煌市與雲南紅河集團簽約投資1.9億元,建設敦煌藝術家村(畫家村)項目;肅州區與甘肅巨龍集團簽約投資3.92億元,建設酒泉酒文化博覽園項目。在各項政策的扶持下,到2010年底,全市文化產業經營單位1244家,從業人員9600人,年總產值達7.6億元。

(三)嘉峪關市盛大體育賽事帶動文化旅遊發展,政府加大文化建設投入

嘉峪關市發揮地方文化資源優勢,積極規劃建設長城文化產業園區和新時代文化產業基地。目前,建設了關城景區文化產業基地,吸引經營戶人駐,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規劃了魏晉民俗文化村等,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優良的平台,吸引社會資金進人。通過舉辦“鐵人三項賽”、“國際航空滑翔節”體育節會活動,打造了地方特色節會品牌。通過努力,2010年全市接待旅遊人數達到150萬人次,同比增長30%;全年文化旅遊收人達6.5億元,同比增長31%。特別是市政府加大了對文化建設投人力度,近三年市財政的投人分別為2861、3558、4078萬元,占當年財政經常性收人比例分別為3.29%、3.78%、3.9%,年均增幅達到34.65%,遠遠高出同級財政收人增長幅度。

(四)張掖市園區建設帶動資金投入,文化產業發展平台成為經濟新增長點

為加快文化產業園區、基地建設,張掖市全力推進立項爭資工作。蜚聲海內外的張掖丹霞文化產業園區,已累計完成投資3800多萬元,完善了景區內的道路、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通過舉辦大型節會宣傳、在各大媒體投人宣傳,張掖丹霞知名度日益擴大;2010年園區共接待遊客9.1萬人次,較上年增長68%。張掖大佛寺文化產業園建設,已完成規劃範圍內的拆遷安置工作,國家專項資金1056萬元和地方自籌資金1558萬元已陸續到位,向亞行申請6000萬美元建設貸款也已通過國家審批。甘州區祁連玉文化產業園區集觀賞、遊樂、加工於一體,占地2700餘畝,已完成投資1000餘萬元,計劃用3-5年的努力,帶動2000名以上城鄉勞動力實現就業或轉移就業。扁都口生態文化產業基地已按計劃完成投資1200萬元,改造了供電、供水和道路等基礎設施。張掖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從2006年的7041.97萬元,增長到了2010年的1.23億元,年平均增速達到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