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從容麵對人生的選擇(1)(1 / 3)

1.從容地麵對人生的選擇

古羅馬有一個皇帝,常派人觀察那些即將被送上競技場與猛獸空手搏鬥的死刑犯,看他們在等死的前一夜的表現,結果發現恐惶的犯人中居然有能呼呼大睡且麵不改色的人。古羅馬皇帝就將那些人釋放,把他們訓練成帶兵打仗的猛將。無獨有偶,據傳中國也有一個君王,在接見新任職的大臣時,總是故意叫他們在外麵等待,遲遲不予理睬,再偷偷看這些人的表現,並對那些悠然自得、毫無焦躁之容的臣子刮目相看。的確,一個人的胸懷、氣度、風範可以從細微之處表現出來。或許,古羅馬的那位皇帝以及古中國的那位君王之所以對死囚或新臣委以重任,便是從他們細微的動作、情態中看到了人與眾不同的潛質,看到了那份處變不驚、遇事不亂的從容。

王先生是一個地道的電影迷,特喜歡戰爭片和災難片。除了戰亂的殘酷和自然力的破壞帶給他的那種靈魂的強烈震撼之外,影片的主人公麵對槍林彈雨,麵對颶風、地震、洪水、沉船或外星生物的入侵等等極度危急時刻所表現出的那種沉穩和堅毅,這令王先生驚羨和歎服。從容,是傲鬆之於嚴冬,大雪壓青鬆,青鬆挺且直;從容,是義士之於生死,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從容,是智者之於聲色利誘,淡泊以明誌,寧靜以致遠。從容,是一種理性,一種堅忍,一種氣度,一種風範。從容地麵對人生,你才能臨危不亂;從容地麵對人生,你才能從容不迫;從容地麵對人生,你才能在危急時刻化險為夷。

三國故事裏,諸葛亮以“空城計”擊退司馬懿數十萬大軍,他那過人的膽略和超常的鎮定、從容,被傳為千古佳話。由此可見,我們隻有從容地麵對著人生的選擇,不懼怕危難,才能懂得生存的真諦。在瞬息萬變、誘惑四伏的現實社會裏,我們更需要保持一種平淡沉穩、從容自若選擇的心態。遠離浮躁,從容選擇,成為我們適應社會環境的基本要求。某公司總裁的用人之道別具一格,他往往在公司職員沒有任何思想準備時,對他們降職處理。怨天尤人、灰心喪氣的人終被淘汰,而處變不驚、從容應對的人最後都備受青睞。逆境抑或突如其來的變故與危困,都是很好的試金石,能明晰地鑒定一個人素質的優劣、強弱。

在我們一生當中有很多需要我們做出最後選擇的時刻,那時我們要學會從容,冷靜理智地去選擇去放棄,這樣我們才能牢牢地把人生的全力掌握在自己手裏。

2.人生不需要太多假設

最能影響一個人的幸福的,並不是物質的多與少,而是這個人能夠懂得選擇與放棄的智慧。人的一生,有選擇必然也有放棄,如果你總是把自己的心浸泡在後悔和遺憾當中,你的一生絕對不會快樂。

一位精神病醫生有多年的臨床經驗,在他退休後,撰寫了一本醫治心理疾病的專著。這本書足足有1000多頁,書中有各種病情描述和藥物、情緒治療辦法。有一次,他應邀到一所大學講學,在課堂上,他拿出了這本厚厚的著作,說:“這本書有1000多頁,裏麵有治療方法3000多種,藥物10000多樣,但所有的內容,隻有四個字。”說完,他在黑板上寫下了“如果,下次。”醫生說,造成自己精神消耗和折磨的都是“如果”這兩個字———如果我考進了大學、如果我當年不放棄她、如果我當年能換一項工作……醫治方法有數千種,但最終的辦法隻有一種,就是把“如果”改成“下次”———“下次我有機會再去進修”、“下次我不會放棄所愛的人”。

錢鍾書在《圍城》中講過一個十分有趣的故事。天下有兩種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後,一種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種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後吃。但兩種人都感到不快樂。先吃最好的葡萄的人認為他的每一顆葡萄越來越差。第二種人認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留下的葡萄中最壞的。原因在於第一種人隻有回憶,他常用以前的東西來衡量現在,所以不快樂;第二種人剛好與之相反,同樣不快樂。為什麼不這樣想,你已經吃到了最好的葡萄,有什麼好後悔的;你留下的葡萄和以前相比,都是最棒的,為什麼要不開心呢?這其實就是生活態度問題,它決定了一個人的喜怒哀樂。如果一生不懂得去選擇也不懂得去放棄,那一輩子就永遠也沒有快樂。

3.選擇屬於你的幸福生活

在人生之中,你選擇幸福的同時,也許你又放棄了另一種幸福。一條魚,生活在大海裏,總感到沒有意思,一心想找個機會離開大海。一天,它被漁夫打撈上來,高興得說:“這回可好啦!總算逃出了苦海,可以自由呼吸了。”它樂得直蹦高。當聽到漁夫與他兒子議論著用什麼方法將它烹飪的時候,它重重地摔了下來,很嚴重,它昏了。醒來時,發現自己竟仍在水中。一口破舊的水缸,它那身漂亮的斑紋救了它。漁夫決定將它養下,少吃一條魚實在無所謂,何況它是一條多麼美麗的魚!魚歡暢地遊來遊去,在那隻破水缸裏。缸很小,太小了,可它仍不停下。一口水缸,和一條漂亮、快樂的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