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初入昆明(1 / 2)

百裏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州,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辜負四周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淩虛,歎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隻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孫髯翁的一首大觀樓記,道盡了昆明這座古城的風韻。這座位於雲南腹地的城市,在明末清初時,居然躲開了紛擾的戰火摧殘,城中的人民,也過著相對安寧的生活,街上店鋪鱗次櫛比,街上車水馬龍,百姓生活相對於十室九空的其他南方城市來說,也富足了許多。

這座昆明城建於明朝初年,當時的大將沐英,也就是朱元璋的幹兒子,讓當時著名的堪輿大家汪湛海負責設計建造,打算將昆明築成“龜蛇相交,產生帝王之氣”的城池。按照老汪的設計,五華山成為昆明主脈,以其為中心點,雲貴總督府(現勝利堂)、巡撫衙門、布政司、蕃台、臬台、粱稻署等衙門一律坐北朝南,一字排開。土地廟、城隍廟,圓通寺、武王廟也按這個線路直線分布。

沐天波,黔寧昭靖王沐英的第十一代孫子,崇禎三年,他老子沐啟元去世,他世襲了爵位,還兼任征南將軍。不過這位征南將軍和他的祖先,能力上差的太遠,被當地的土皇帝沙定州收拾的灰頭土臉,如果不是孫可望帶南明皇帝來幫他,沐天波很有可能被那群土司豢養的大象踏成肉泥。

不過沐天波雖然帶兵打仗不行,可是這個老家夥卻有兩個非常好的優點,第一個,就是有自知之明,永曆皇帝朱由榔來到昆明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封群臣,而沐天波居然堅持不要任何官職。害怕自己差到極點的辦事風格影響到雲南的安定團結。第二點嗎,就是對大明無限的忠誠。曆史上,永曆皇帝被吳三桂攆到緬甸,緬甸國王卻把永曆皇帝和守在永曆皇帝身邊的沐天波一起交給了吳三桂,沐天波代主身死,也不虧一代忠臣。

不過被吳應熊這隻來自於二十一世紀的撲棱蛾子扇動翅膀,引發的連鎖效應,讓本來忠心耿耿的沐天波,也對自己的恩人孫可望產生了不滿。

孫可望聽到關於李定國的流言,居然不顧廣西戰局,借口封賞把李定國調回昆明,行軟禁之實。更可氣者,李定國回到昆明後,害怕李定國篡位的孫可望居然直接把他送進了大牢吃牢飯。而且,還要刑部定李定國的罪,砍掉李定國那個大腦殼。

孫可望專權,擅殺大臣,而那位名義上大明朝的皇帝朱由榔,卻是視而不見,反而在背地裏給孫可望助威。他心裏想的,就是李定國那個花容月貌的妹子李玉。偏偏李玉對這位皇帝陛下,實在是缺乏興趣,平時又有李定國撐腰,所以對這位九五之尊的無理要求置之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