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歐洲的最後一戰 第四節 德國法西斯覆滅(1 / 3)

希特勒死了,他的親信鮑曼和戈培爾打算執行他的遺囑。在鮑曼和戈培爾看來,任命鄧尼茨為德國元首繼承人的遺囑,依靠那幾個送信的人很難送到鄧尼茨手中,目前最穩妥的辦法是通過無線電將消息告訴鄧尼茨。

由於鮑曼在希特勒死前一直擔當著為德國元首起草命令並與外界聯係的任務,這個工作理應由他來完成。不過,鮑曼卻在猶豫到底該不該把希特勒已死的消息告訴鄧尼茨,他很清楚,隻要鄧尼茨接任德國元首之位,那麼鄧尼茨必然會任用自己的親信來掌握政府,他就會失去目前已經掌握的權力——可以假借希特勒的名義發號施令的權力。

嚐過權力的滋味之後,鮑曼舍不得手中的權力,於是他打算先不把希特勒已經死亡的消息告訴鄧尼茨,先隻告訴對方希特勒打算讓他繼承德國元首的職位,這樣,鄧尼茨以為希特勒尚在人間,就一定會努力派兵來營救希特勒。等到鄧尼茨派來的援兵將他們還困在地堡中人解救出去時,鮑曼就會抓住機會,爭取第一個將德國元首已經死亡的消息告訴鄧尼茨,以便贏得新任元首的歡心,在新的政府裏繼續擔當要職。

鮑曼打定主意,便給鄧尼茨拍發一份電報:

德國海軍元帥鄧尼茨,元首任命你為繼承人,以代替前帝國元帥戈林。任命狀現在途中。你必須采取適應形勢需要的一切措施。

按照原定的計劃,鮑曼並未說明希特勒已經自殺身亡。

正在德國石勒蘇益格邦普羅恩地區指揮北部德國軍隊的鄧尼茨,接到這個消息時大吃一驚。鄧尼茨從未想過他居然可以接任德國元首的職位,他一直以為戈林下台後,德國元首最合理的繼任者應當是希姆萊,所以在兩天以前,他還專門跑到希姆萊的住處,表示如果希姆萊當上德國元首,他一定會協助對方開展工作。

當然,對希特勒較為忠誠的鄧尼茨並不想違背德國元首的命令,他接受任命,並且給他所認為的還活在人間的希特勒發送了這樣一封電報:

我的元首!我對您的忠誠是無條件的。我將盡一切努力解除柏林之圍。然而如果命運一定要我作為您的繼承人統治德國的話,我將把戰爭打到底,以便無愧於德國人民的史無前例的、英勇的鬥爭。

鮑曼和戈培爾收到了鄧尼茨的回電,他們發現對希特勒是很忠誠的。德國海軍元帥到了這個地步,還在想著解救希特勒和他們這些還留在元首地下避彈室的人,但他們此時非常清楚,即便鄧尼茨現在就發兵來解柏林之圍也來不及了,因為蘇軍現在就在總理府的外麵,而鄧尼茨的部隊估計還在組織之中。

為了脫離危險,鮑曼和戈培爾產生了一個新的想法,他們決定嚐試跟蘇聯人談判。仍然留在德國總理府地下避彈室的德國陸軍參謀總長克萊勃斯將軍,是個“俄國通”,鮑曼和戈培爾打算讓克萊勃斯將軍出麵跟蘇聯人周旋,看能不能搞到一條生路。

克萊勃斯將軍得到的談判條件是:德軍放棄柏林,蘇軍放戈培爾、鮑曼和德國總理府地堡中的其他人一條生路,以便他們到鄧尼茨的新政府裏去任職。

德國人通過無線電向蘇軍提出談判的要求,蘇軍接受德國人的請求,雙方約定在崔可夫所部第8近衛集團軍的作戰區域內安排停火,進行談判行動。

1945年4月30日22點,克萊勃斯將軍帶著一名副官和一個俄語翻譯來到前線。5月1日淩晨4點鍾之前,他們被帶到崔可夫將軍設在舒倫堡的指揮部。

克萊勃斯見到崔可夫後,先習慣性地給對方行一個舉手禮,然後以一副極為神秘地語氣對崔可夫說道:“我要告訴您一個極為機密的事情。您將是我通知此事的第一個外國人。4月30日,希特勒已經通過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自願離開了我們。”

崔可夫聞聽此言,內心中立即翻江倒海,但他卻忍住狂喜的情緒,以一副波瀾不驚地語氣說道:“這件事我們已經知道了。”

回答這句話時,崔可夫的臉色並無任何變化,令克萊勃斯很為驚奇,他不明白蘇聯人為何在聽聞希特勒死訊時會如此鎮定。其實,崔可夫聽說蘇聯的頭號敵人希特勒自盡而亡時,非常興奮,不過他不想表現的過於高興,以免克萊勃斯抓住這一點,在談判中提出一些不恰當的條件。

談判正式開始,克萊勃斯首先宣讀希特勒的遺囑,然後又宣讀戈培爾的聲明:“為已遭受戰爭創傷的國家尋找一個最令人滿意的出路。”

崔可夫問克萊勃斯,所謂的給德國找到一條最令人滿意的出路,是否指的是德國無條件投降。

克萊勃斯有意回避無條件投降這件事,他轉而提出一個全新建議:“還有結束戰爭的其他方式。為此,必須組成以鄧尼茨為首的新政府,這個新政府將與蘇聯通過談判解決(德國的前途)問題。”

崔可夫表示蘇聯絕對不會跟現在的納粹政府對話,德國的最合理出路就是無條件投降,等候反法西斯同盟國的處置。

克萊勃斯堅持必須由鄧尼茨的新政府與蘇聯商談蘇德之間結束戰爭狀態,恢複和平的相關事宜。

崔可夫見克萊勃斯如此堅定,不免有些拿不定主意,他當即打電話給朱可夫,將談判中發生的所有情況告訴後者。朱可夫立刻派他的副手羅科索夫斯基前往崔可夫的指揮部,直接參與談判。他接著又給遠在莫斯科的斯大林打了一個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