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企業家的資質(1)(1 / 2)

“企業家”(entrepreneur),有著“企圖完成什麼”的意味,是由法文的“enrte-prendre”演變而來的,在牛津辭典中則指明其為“勞動階層與資本階層的中介者”。所以,要成為真正的企業家,從另一方麵來說,就意味著要不停地去創造。

親愛的小約翰:

前不久我們曾有過一段極有趣的談話,現在想起來意猶未盡。現在我還想和你再探討這個問題。也就是上個星期,我們在紐約參加丹尼爾的晚餐前,曾有過的那段極有趣的談話。其中你對企業家的種種疑問都很有道理,也極難給予一個適當的答複。下麵我想告訴你我一個成為企業家的朋友的故事:

說起我和他們的接觸,可以追溯到我辭去普萊斯·瓦特豪斯公司會計師一職的前幾年。當時是因為妻子介紹,我才認識了約翰·伯特先生,那時他已經50歲,而我28歲。在我尚未認識他以前,早已在幾次社交場合中被他個人的魅力吸引住,因為他擁有企業家的頭腦。

有的人隻在他需要錢的時候才工作,約翰·伯特即是如此。但是,他有豐富的知識和智慧,他全力開發他的腦力,創造出新的產品,同時也會提出新的廣告宣傳方式。當我與他認識時,正是他一生中某個暫時引退的階段,那時他手上的金錢已略顯不足。

當我決定見識企業界另一個鮮為人知的麵貌時,並不隻是看其結果,更要以行銷的眼光觀察。所以在我認識他的時候,我便抓住機會打聽出他下次出擊的時機,並要求參與,而他也答應了。或許他真的是喜歡我茶褐色的眼睛,以及吸引人的笑臉吧!要不然我實在找不出其他原因讓他接受一個經驗不足的年輕人。因為當時圍繞在他身邊還有好些才智不錯的年輕人,也許他認為我更適合他,從而選擇了我。

約翰就是這樣,他對任何一件事都不會疏忽,一切都在他的眼底。我第一次見識到他稀有罕見的洞察力是某天早晨,我與他在蒙特利爾繁華區的一家餐廳裏進早餐時,窗外的人們正趕著上班,有的人邁開大步急走,有的則擠在小小的公車中。約翰總是善於觀察,看到擁擠的上班族,他對我說:“人們總是一邊忙著工作,等到發薪時,一邊又會為找尋花錢的場所而到處奔波。假如我們能為他們提供更舒適的服務或改良的產品,我們就會做出一定的事業。也就是說,我們必須發明金錢的另一種用途。”他的這些話對我影響很大。事業成功之門是為那些努力提供更好的商品以及服務的人們敞開,即使是件小東西也無所謂。

正因為如此,我正式踏入一個“創造財富”的世界—企業界。幾年以後,約翰去世時,我不但鍛煉成熟,而且獲得一個企業家所必須擁有的基本條件。我與他一同開創的企業在他去世後便由他的繼承人繼承,而當時的我已有能力將這個企業完全購買,並且繼續經營。我並不是個反應快速的人,也不是在同年齡企業家當中最出類拔萃的人。但是,從約翰那兒,經過他獨特的啟發,加上我自己的努力,我才能擁有這份小小的企業。

我為了取得會計師的執照,努力了10年,而後卻放棄前途在望的資曆,轉而投入當年年收入僅14萬美元的約翰·伯特公司。在當時有許多人對我這項決定頻頻搖頭,這些情景仍曆曆在目,尤其當時幾家大規模的公司聘請我擔任會計審查的工作而我拒絕時,在他們看來著實是個瘋狂的舉動。而今,伯特公司的年營業額已經達到2500萬美元。由此可以看出我當年的選擇並沒有錯。

你知道嗎,“企業家”(entrepreneur),有著“企圖完成什麼”的意味,是由法文的“enrte-prendre”演變而來的,在牛津詞典中則指明其為“勞動階層與資本階層的中介者”。所以,要成為真正的企業家,從另一方麵來說,就意味著要不停地去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