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行動比空談更實在(1 / 2)

親愛的小約翰:

你現在很苦惱,不知道在高級經理人研修班與工作之間如何選擇。事實上,任何人作出選擇都不是那麼輕而易舉的事。每當我麵臨選擇時,我就對自己說,不管怎麼樣下一個五年都要過去的。這句話以神奇的方式使我作出了明智的舉措—選擇行動。但是,如果不是在做或不做之間,而是在做這些還是做那些之間作出選擇,那該怎麼辦呢?當我意識到如果交付上學的學費的話,我就得花掉我長期存下來買睡椅的錢時,我就碰到了這樣的問題。

“當兩者都定不下來時,兩者都幹。”一個朋友對這種情況說了一句似非而是的妙語。當我問他是去新英格蘭還是去賓夕法尼亞看秋色時,他就用這句話回答了我,當時使我莫名其妙。但當我們拿出地圖一看,發現從俄亥俄州往北去新英格蘭,然後經賓夕法尼亞繞回來是完全可行的,而且一路都是在萬紫千紅的花叢中旅行。

約翰,我發現自己在所有的情況下都習慣使用這句話。我是去鄉下度周末,還是應邀參加城裏的一個星期日午餐會呢?當二者都定不下來時,二者都幹。去鄉下,但早些回來。我是繼續進修,還是去找一個工作呢?繼續上學,同時也工作。這句格言的深刻含義在於:它提醒我們,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可以把兩種選擇都付諸實踐,也就是說要選擇行動,這樣遠比隻選擇一種而放棄另一種要好。

約翰,你有時是否覺得什麼選擇也沒有?其實這是無稽之談。你總是會有選擇的。你隻不過是認為你可以做的隻有一件事—這件事幾乎總是別人想做的。當你覺得束手無策時,換一個地方挖一個洞,從一個不同的角度來看問題。

你可以思考了又思考,權衡了再權衡,但你很少能精確地預測到你所作出的任何決定的結局:發生的一切通常都是不可預料的。當你從事一項偉大而艱巨的工作時,有些事情看起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如果你每次幹一點,每天幹一點,突然就發現這項工作已經完成了。

那些成功者,那些冒極大風險作出決定而又持之以恒的人是怎麼幹的呢?最有說服力的是他們向自己提出的問題:可能發生的最壞的事情是什麼?當我問你的阿裏漢叔叔怎麼有勇氣離開他在紐約市一家公司中萬人注目的職位,而到新罕布什爾經營自己的小生意時,他的回答是:“我希望開始我自己的生意。”

那麼,可能發生的最壞的事情是什麼呢?我可能失敗,可能傾家蕩產。如果我傾家蕩產,可能發生的最壞的事情又會是什麼呢?我將不得不幹任何我能得到的工作。那麼,此時可能發生的最壞的事情是什麼呢?我又會厭惡這種工作,因為我不喜歡受雇於別人,於是,我會再去找一條路子來經營我自己的生意。然後呢?我將會獲得成功,因為我知道如何避免失敗了。

對你的生活負責,你就要尊重自己的意誌。一個八十歲的朋友為自己是住在他的家裏還是進療養院而思慮再三。他的年齡是個事實,他每況愈下的健康也是個事實。權衡這些事實,選擇安全的療養院,該是多麼明智。然而令人稱絕的是,他沒有理會這些事實,而是留在了家裏,一直到現在:他已經八十六歲了,並不需要朋友們很多的幫助,他自如地應付著一切,幸福地過著愉快的獨立生活。

另一個老朋友作出相反的選擇,他說:“我累了。我現在需要別人的照顧了。”他的要求得到了滿足。他被供養起來。被放在床上,被挪來挪去,他現在對此厭惡極了,因此,你在作出選擇時一定要慎重—你可能會自食其果的。

艱難的選擇,如同艱苦的實踐一樣,會使你全力以赴,會使你更有力量。也許隨波逐流是輕鬆的,尤其在麵臨的選擇是轉入逆水行舟時,它可能是很有誘惑力的。但有一天回首往事,你可能意識到:隨波逐流雖然也是一種選擇—但絕不是最好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