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屈露多國的怪病(文)(2 / 3)

玄奘沉默了——的確,他從未真正接觸過旃荼羅,對於很多事情的正誤,隻是依就自己對佛法的理解來判斷,確實不該過早地下結論。

“弟子是不了解他們,”他無力地說道,“但是,人們都不許我接觸旃荼羅,我如何了解他們呢?就算他們身上真的有一些令人討厭的東西,但那也隻是因為他們被剝奪了受教育的機會。”

長者怔怔地看著玄奘的眼睛,玄奘也同樣看著他。

“我說過,他們不是討厭,是不祥。你居然想讓他們玷汙梵天創造的文字?你這顆奇怪的心裏究竟在想些什麼?”

“不是玄奘的心奇怪,而是梵天首先做了奇怪的事情,”玄奘說到這裏,誠懇地問道,“長者,這些不祥的人是否從梵天創世起就存在?”

“是的。”

“那麼,梵天為什麼要創造他們?難道就不怕玷汙了自己嗎?”

長者長出了一口氣,搖了搖頭,緩緩說道:“我不想再跟你討論這個問題了。我現在終於相信,在這個世界上,一些人之間永遠也無法進行真正的溝通。不過沒關係,我們溝通能溝通的地方。”

玄奘忍不住想起中亞地方的一些教派,彼此間打得你死我活,甚至發誓要打到對方絕了種為止,也是因為無法進行溝通嗎?

溝通能溝通的地方,這是一種寬容。令玄奘感到欣慰的是,無論是印度人還是中國人,都擁有這種寬容。

這大概就是佛教能在這兩個地方產生並發展的原因吧?又或許,是佛法給了人們這種寬容?

“大師,我要離開這裏,到中印度去。”

長者點了點頭:“希望你一路平安。中印度高僧雲集,你在那裏可以學到很多。但是,我要告訴你的是,你未必能在那裏找到一個可以同你心平氣和地談論旃荼羅的法師。你明白嗎?不要試圖與他們溝通這個問題,這對你不利,對你求法的目標也不利。”

玄奘沉默了一下,終於合掌道:“多謝長者教誨。”

貞觀四年(公元630年)七月,玄奘同般若羯羅法師結伴,離開了磔迦國,繼續向東南方向行進。

他們首先來到闍爛達那國,住在突舍薩那僧伽藍裏。在寺中,玄奘結識了一位名叫旃達羅伐摩的老年僧人,此人本是北印度的一位王子,生得體格魁梧,相貌非凡,出家後潛心佛學,成為當地人極為敬重的一代名僧,其對般若學和唯識學尤為精通,著有《五蘊論釋》、《唯識三十論釋》等著作,見解頗為獨特。

玄奘讀了這位法師的著作後,很是佩服,常去僧舍請教,旃達羅伐摩也對這位遠道而來的求法僧極為欣賞,二人遂成忘年之交。

般若羯羅自然也不願入寶山而輕過,便同玄奘商量,希望能請旃達羅伐摩法師開解經論。玄奘早有此意,向法師提出請求,法師自是無有不允。於是,兩個年輕沙門便在這突舍薩那伽藍長住了下來,向旃達羅伐摩法師細細學習《唯識論》、《對法論》、《顯宗論》、《理門論》等經論。講完這四論後,旃達羅伐摩又為他們講了《眾事分毗婆沙》。

轉眼六個月過去,貞觀五年(公元631年)初,玄奘和般若羯羅終於告別了闍爛達那國,告別旃達羅伐摩法師,繼續朝中印度進發。

不久來到屈露多國,這是一個山地國家,氣候偏冷,偶有霜雪。難得的是,由於背靠雪山,一路上多有珍貴藥材,玄奘隨走隨采,很快就裝了滿滿一包袱。

這裏還出產金、銀、赤銅及火珠等物,普通村民的家中就可以看到,價格低得嚇人。玄奘甚至在路上拾到了一枚內有火焰的珠子,品相極佳。

般若羯羅感歎道:“這玩藝兒要是賣給黑嶺以東的拜火教徒,可值錢了!”於是玄奘順手送給了他。

經過了幾個村莊後,玄奘驚訝地發覺,這裏的人不僅容貌醜陋,且脖頸粗大,似有腫塊,腳也比別的地方的人腫大。

“這是怎麼回事?”他問般若羯羅,“是飲食的原因,還是天生如此?”

般若羯羅搖了搖頭:“我也覺得奇怪,別的地方都沒見過這樣的。但看他們日子過的還算平靜,應該不會影響什麼吧。”

“怎麼可能不影響什麼!”玄奘道,“就算當地人已經習慣了如此,但肯定還是會影響身體和壽命的。”

般若羯羅笑道:“師兄你該不會是想拿你那些細針給他們紮幾下吧?這些人的脖子都像是吹了氣,你若給他們紮破了,豈不是會出大問題?”

“當然不是紮脖子了,”玄奘道,“雖然我不知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但想,這種毛病多半是因為氣血不通造成的,用針灸的方式確實可以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