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隻願君心似我心 步步驚心失東北(1 / 3)

山河破碎風飄絮,戰爭的陰雲籠罩在每一位東北人的心中,“九·一八”事變後,沈陽一夜失守,但是日軍沒有就此罷休,而張學良所領導的東北軍,在日軍的步步緊逼之下一退再退。

正是因為消極抵抗,東北才會一步步被蠶食,據曆史資料顯示,當時東北軍共有陸軍獨立步兵18個旅,獨立騎兵5旅,炮兵4團1營,工輜各一營,陸軍總兵力189505人以上(部分地方兵力不計),槍支96897枝。空軍4個大隊,飛機262架。海軍船艦約3萬噸。以如此大的兵力放棄中國東北令人惋惜。沈陽一夜淪陷之後,遼寧、吉林的主要城鎮也迅速淪陷。接下來是黑龍江,10月1日,東北軍黑龍江洮南鎮守使張海鵬投敵,且奉日軍命令派出3個團進攻齊齊哈爾。11月19日,日軍攻陷齊齊哈爾。

張學良在事件爆發後離開奉天,帶領屬下轉移到錦州。10月8日,關東軍派出12架轟炸機空襲錦州。對此,南次郎陸軍大臣依然對若槻禮次郎首相聲稱“由於受到中國軍隊的防空炮火攻擊,才不得已采取自衛行動”。此後關東軍發表公開聲明,宣稱“張學良在錦州集結大量兵力,如果置之不理,恐將對日本權益造成損害。為了盡快解決滿蒙問題,關東軍有必要驅逐錦州政權。”此後,幣原主張的國際協調主義外交政策受到了嚴重的挫折,日本在軍國主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日軍攻占黑龍江省的主要城鎮後,開始進攻遼西地區。12月15日,關東軍進攻錦州。12月17日,日本陸軍中央部由日本本土增派混成第8旅,並從朝鮮調第20師司令部、混成第38旅、重轟炸飛行中隊以增援關東軍。12月28日,第2師主力渡過遼河進攻錦州;12月30日,混成第39旅進攻打虎山(現為大虎山)。1932年1月3日,第20師司令部率混成第38旅占領錦州。駐錦州的東北軍第12、第20旅和騎兵第3旅已奉命撤退至河北灤東地區和熱河。

1月28日,關東軍第3旅由長春向哈爾濱進犯,同時從遼西地區調第2師增援。當時為了轉移國際社會對滿洲的關注,日本在國際大城市上海挑起事端,引發了“一?二八”事變。1月31日,依蘭鎮守使兼第24旅旅長李杜率吉林自衛軍進行哈爾濱保衛戰。激戰五天,自衛軍傷亡慘重,撤往賓縣。2月5日,日軍攻陷哈爾濱。

一而再再而三的失守仍然消極抵抗,張學良被罵也不足為奇了。譬如上一節提到的馬君武先生寫的那首詩:“趙四風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最當行。溫柔鄉是英雄塚,哪管東師入沈陽。告急軍書夜半來,開場弦管又相催。沈陽已陷休回顧,更抱阿嬌舞幾回。”朱五即是趙一荻的好友朱媚筠,也是張學良的部下朱啟鈐的妻子,把她和張學良扯到一起根本是無稽之談,而著名的影星胡蝶,張學良甚至沒有見過她。但是這樣一首不符合事實的詩,在當時卻極度盛傳,大概也是因為群眾的憤怒吧。雖然張學良在群眾的怒罵聲中壓力巨大,也做出了一些反抗,但是終究沒有挽回大局。

而當時的南京國民政府默許這種不抵抗政策,這個在前麵也說到了,整個中國在外辱之下仍然堅持著“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

“九·一八”事變後,南京就設立了特種外交委員會。經過多天商討,決議了一個《現在處理時局之根本方針》,客觀評估了當時的局勢條件。著名的台灣曆史學家梁敬

博士事後評論說:“……持與今日英國、日本各方麵檔案與其他著述資料相互印證,大抵皆能正確,允稱政略之傑構。其中明知國聯不足恃,而不得不仍作信賴國聯之表示:明知解決事變不得不出於軍事之犧牲,而仍不能不計較犧牲之真實代價,皆可鑒政府當時應付艱局之苦心。而可憾者,當時忍耐止境隻限錦州,錦州有難,即當抗戰。而其後錦州卒至不戰而退,事變範圍反之擴大了。”

1931年12月15日,蔣介石在粵係的逼迫下辭職,張學良也辭去副司令的職務,但獲得一個北平綏靖公署主任的新任命,日軍奪取錦州之戰即在此後展開。以粵係為主的新南京政府孫科為行政院長,陳友仁為外交部部長。

在孫科政府上台以前,蔣介石、顧維鈞二人均屢次向張建議:“錦州一隅如可保全,則日人尚有所顧忌……關係東省存亡甚巨。”顧於12月5日致張電中猶敦促張:“現在日人如進兵錦州,兄為國家計,為兄個人前途計,自當力排困難,期能抵禦。”

張學良始終傾向於“直接交涉主動撤軍”,11月28日,日本駐北

平參事矢野真前來與張學良商洽雙方解決方案,張表達“雖未獲訓令,但本人對此讚成”。日方進一步希望:“地方局部問題就地解決,錦州衝突攸關東北軍切身利害”,隨後更情商前東北參議湯爾和進行遊說。

12月7日,張學良首肯將自錦州撤兵。但張學良對外界都堅稱死守錦州,據日本關寬治等的《滿洲事變》記載:“陸軍方麵收到中國方麵的兩份重要電報。一份是十一月三十日由錦州的榮臻給張學良的,主要內容是說錦州附近由張廷樞的第十二步兵旅固守,很放心,因此希望取消設置中立地帶。另一份是12月1日由張學良給蔣介石的,內容是否定關於主動撤出錦州的謠傳。張學良的這種態度反映出來之後,國民政府四日就反對設置中立地帶的方針,向國聯的中國代表施肇基發出訓電,同時開始宣傳說,設置中立地帶是日本提出的,如果國聯萬一不能阻止日本的進攻,中國不得不為自衛而戰鬥。根據中國方麵的上述動向,關東軍認為,中國確實要決心保住錦州。於是,12月10日,關東軍向中央提出,要求增派一個師團。同時要求增配重炮和山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