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找到一條路,要是不行就造一條出來。隻要你願意,就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米拉博
人們常驚奇地看到一個堅定果斷的人周圍往往沒有阻力,他身邊有的隻是廣闊的空間和充分的自由。
——約翰·福斯特
西班牙軍人們聽說荷蘭艦隊要向他們發起曆史上那恐怖的4個月的圍攻時,曾輕蔑地嘲笑他們說:“荷蘭人要將海水引到雷登城牆這兒才有可能逃出去,這件事恐怕比讓奧林奇王子從天上摘下星星還要難吧。”但是,荷蘭國王威廉躺在鹿特丹的病床上時,仍用他幹裂的嘴唇發出命令:“炸毀大壩,讓荷蘭重新回到海裏去吧!”他的人民回答說:“是的,被淹總比淪陷好。”於是,荷蘭人開始一層一層地拆毀大壩,希望將海水引過來,隻在距內城15英裏的地方保留了兩段大壩。這項工程非常浩大,而荷蘭軍隊都已經斷糧了。圍攻的西班牙軍隊都嘲笑他們像螞蟻搬家一樣進度緩慢,還妄想控製海潮的流向。不過,俗話說:“自助者天助。”10月份的頭兩天,一場秋分時的暴風雨把海水鼓進內陸;大浪幾乎把荷蘭艦隊送到了西班牙軍營的大門口。第二天一大早,荷蘭駐軍就出擊了;但西班牙艦隊早已嚇得趁著天還沒亮就落荒而逃。第二天的風向發生了改變,反方向的潮水又將海水和艦隊從荷蘭海灣一起帶出來了,使得荷蘭免遭被淹之災。很快,外圈的堤壩又重新建起來了,北海海水又退回到了舊時的地方。第二年春天花兒才剛剛開放,荷蘭人就舉行了歡樂的遊行,並且建立了雷登大學,以紀念這次神奇而勝利的營救行動。
1837年的某一天,紐約市官員肯特家中正在舉行晚宴,許多國內最顯赫的名人受到邀請。其中有一位年輕的法國人,看起來沉默憂鬱;莫斯教授也是其中的一位客人。在宴會過程中,他讓當時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蓋拉丁先生注意那位年輕人,說從他的額頭來看,這位年輕人應該是個非常聰明的人。蓋拉丁先生摸著自己的額頭回答說:“是呀,他確實聰明;但是你知道嗎,這個年輕人不知為什麼總幻想自己有一天能成為法國國王。你能編出比這更荒唐的故事麼?”
這聽起來確實荒唐,因為那個年輕人當時隻不過是個窮小子,身在異國他鄉,沒有錢,也不認識什麼有權勢的名人。但是,14年後,他的幻想卻成為了現實。他就是拿破侖三世。的確,在實現夢想之前,他經受了很多苦難,經曆了監牢之苦、流離失所之難和其他各種災難;但是他最終還是實現了自己的宏偉誌向。盡管他的成功手段也許不可取,但他的成功卻有力地證明了勇氣和精力的作用。
《倫敦新聞畫報》的出版商英格拉姆先生最初隻是英國諾丁漢一個不起眼的賣報紙的小販子。那時候他曾經隻為不讓顧客失望而不惜步行10英裏去送一份報紙。這樣的年輕人能成功會有人覺得奇怪嗎?因為當時沒有郵差,他甚至曾經淩晨兩點起床,獨自徒步走到倫敦市區去領報紙。他堅定地認為自己絕不能讓顧客失望。就是這樣的意誌使他最終獲得了成功。
傳記文學中描述的最有勇氣的人當屬少年亨利·福塞特。少年亨利·福塞特在一次打獵時雙眼不幸被鉛彈打瞎;他安慰悲痛欲絕的父親說:“爸,沒關係,眼睛瞎了也不會影響我成功。”後來,他成為了英國首相格萊斯頓的最後一位郵政大臣。很長一段時間裏,走在倫敦大街上經常能看見福塞特在他乖女兒的攙扶下走街串巷,場麵十分感人;他女兒既是他的秘書又充當他的向導。試想,一位精力旺盛的年輕人在正要邁入人生黃金時代之時卻突然雙目失明,可他仍然鼓起勇氣,憑借著不屈不撓的誌願奮發圖強,最終成為國家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