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好一對神仙眷侶(2 / 2)

明朝時,天師教已經取得正式法統地位,儼然成為道教的主流係,在京城建有天師府,天師每日跟官員一樣上朝。趙君武之所以能過著安然無恙的逍遙日子,全拜天師府的庇佑。否則,他就算逃到天邊,也難擺脫朝廷的追捕。

天師教派支流眾多,有一些支流教派隻能走術士道路,比如在彈劾嚴嵩一案中,起了關鍵作用的道士藍道瑛,正是天師教一個支流教派的弟子。

此人在嘉靖皇上扶乩時動了手腳,言說上天欲要誅嚴嵩,嘉靖這才決意罷免嚴嵩。

一朝大權在握的嚴嵩,最後不是倒在群臣前仆後繼、視死如歸的彈劾中,而是栽在一個道士手中。

誰也想不到,嚴嵩把持國政二十年,最後竟活活餓死在自己的祖墳前,也算是惡貫滿盈,罪有應得。

不過這位藍道瑛後來也付出生命代價,嘉靖後來查出他暗中做了手腳,毫不猶豫砍了他的腦袋。這就是在宮中當術士的生活,固然可以一步登天,同樣一瞬間就會掉了腦袋。

“趙叔,扶乩真的靈驗嗎?”況且好奇地問道。

趙君武神秘一笑道:“你信他就靈,你不信就不靈。”

所謂扶乩,就是在一張上麵有沙盤的桌子上放著一管筆,由主持扶乩儀式的人扶著這支筆,然後經過一係列請神靈降臨的儀式。

神靈當然是肉眼看不到的,不過筆會動,在沙子上寫出一些字,或者畫張畫,至於寫的什麼畫的什麼當然不可預知,這出來的結果就是所謂的神判。

這種迷信在明朝兩代最為盛行,無論宮中還是官場抑或士林,大家聚在一起,有事沒事就扶個乩,看能請下什麼神靈降臨,有時是鬼狐,有時是土地,有時是各種過境神仙如呂洞賓鐵拐李的,甚至還有請下關公關二爺的,不一而足。

至於這種請神的方式可信否,反正當時的人全信,後來的人則全不信。

“趙叔,我也想試試扶乩。”況且說道。

趙夫人和藹一笑:“孩子,甭信那個,都是蒙人的。”

“我就是好奇。”況且笑著說。

“孩子,你是心裏有疑惑吧?”趙君武馬上來了精神,正襟危坐,手捋長髯,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立時呈現出來。

周鼎成飲一口酒道:“老兄,得了得了,你這架子擺給誰看啊,太熟了,還是收收吧。”

“你們這些俗人啊,什麼都不信。可是人總得信點什麼吧?”趙君武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模樣。

況且問道:“趙叔,您信嗎?”

趙君武道:“廢話,我不信怎麼能請來神靈?”

“孩子,不管結果你是否滿意,你要告訴我,用什麼方式能夠找到菌菇,這可是實打實的事兒。”趙夫人笑道。

“沒問題。我這兩天領您走一趟,您記住那幾個地點,我再給您畫出來,注明每年哪個月的哪幾天有菌菇,您去采摘就成。”況且說到。

“這都能算出來?”趙君武還是有些不敢相信。

“你就信吧,這孩子可是真才實學,不像你,盡玩虛的。”周鼎成不無得意地說。

“我那也是真才實學,難不成你是被我騙到手的?”趙君武振振有詞。

況且是真信他的話,世上多的是騙人的把戲,難的是先把自己騙倒。隻有自己篤信不疑,堅持到底,才能騙倒別人。

尤其是鬼神一類的把戲,可以說純粹是精神現象,信則靈,不信則無。

況且不隻是心裏有疑惑,而是滿肚子都是疑惑。

可惜他懷疑的事問誰都無果,在父親跟周鼎成兩人那裏,他已經吃夠教訓了。關於他祖上的事情,按理趙君武夫妻應該也會了解一些,如果他正麵打聽,自然是讓趙君武夫妻為難。

可是,扶乩就不一樣了,那是神靈的話語。

對於扶乩,況且不是相信,而是實在無路可走,明知是虛無縹緲的事,也要試上一次。另外,他對扶乩也真的很好奇,想親自嚐試一下。

喝完酒,周鼎成到一邊打盹去了,他是根本不信道術這一套,隻是礙於老友情麵,閉口不言。

趙夫人把碗筷收拾下去,趙君武不知從哪裏搬來一張桌子,樣式很特別,卻是布滿了灰塵。

看來趙夫人同樣是不信,這玩意兒在這裏已然無用武之地,閑置得發慌。

擦拭幹淨桌子,趙君武在上麵鋪上一張宣紙,然後在四周掛上一些白綾紅布。況且看了心下佩服,果然是專業人士,他以前看過幾次扶乩,都沒有這些環節,估計是三腳貓糊弄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