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城裏來個窮秀才(2 / 2)

“這個……半月前就壞了,一直沒補好。”此人麵色一紅,赧然道。

蕭妮徹底服氣了,不服不行啊,就這鞋子還想補?補天之手也別想補好這隻鞋子,根本全都爛了嘛。

“妮兒,先給範先生找套衣服,對了,我前幾天做的那套就行。還有燒鍋熱水,請先生沐浴更衣,然後再談不遲。”

況且並沒瞧不起此人,隻是此景讓他想起自己當初的情形,凍了半夜,哆哆嗦嗦從山裏出來,衣服還算完整,境況之慘也是挺嚇人的。

有趣的是,此人恰好姓範,不會是範進的什麼親戚吧。他心裏想著這事。哎,他怎麼不姓孔啊。想著想著,自己都樂了。

來人見況且態度堅決,年歲雖小,身邊人都一副視若神明的樣子,尤其還有一位五十多歲的徒弟立在身旁,威嚴十足,也不敢支吾什麼,老老實實跟著蕭萬裏出去了。

“師傅,此人還是想法打發了吧,咱們鎮上就是再缺人才,也不至於缺到這份上。”呂郎中鄙夷一笑,一副羞與之同伍的神態。

“談過再說,人不可貌相。”

“師傅所言極是,弟子失言。”呂郎中急忙躬身告罪。

況且還是滿腦門的問號,他接觸的讀書人也不算少了,家境貧寒的也有,但若此赤貧的讀書人還真未見過。

範進畢竟是小說中人物,所謂小說家者言,多半有些誇張。那年頭家裏沒有些田地資產的,也不可能去讀書,窮人家供起一個閑人,尤其男人,必須充當勞動力。

孟子說,一夫不耕或受之饑,一女不織或受之寒。

意思是說有一個男人不耕田,就會有人挨餓,有一個女人不織布,就會有人受凍。看法雖然不免過於極端,但在農業時代,大抵如此。

即便不說讀書人,就是一般人家,就像小鎮上的人,均屬於貧寒下層,但也能溫飽度日,粗布衣衫總要有兩套,家中米甕也都有儲糧。何況在這裏,即便無糧,也還有山菜野味可以果腹。

一句話,有錢能活,沒錢也能活,各有各的活法,至少過得去。

這就難怪蕭妮兒猛一看到這位新來的客人,不禁露出詫異的表情,以為他是跋涉數千裏而來。蕭妮兒講的是真心話,並非妄言。

過了一個時辰,這位範鴻先生洗浴過後,換上了況且的衣服,倒還合體,好在那時候的衣服都不講究尺寸合身,而是以寬大為美。這還是變遷了幾個朝代的結果,漢唐時的衣服更是要褒衣博帶,走路時飄飄欲仙才好。

從美學意義上講,衣服寬大,顯得從容,隻是太浪費布匹了。所以曆代都有典衣鋪,就是專門典當、出售舊衣服,以免浪費。

古時一套衣服可以穿幾十年,上好皮毛更是可以傳代,而後世則快速興起禮拜式服飾。

工業革命帶來布匹生產的繁榮,不僅數量數萬倍的增長,麵料品種也是千奇百怪,而製作衣服卻越來越省布料,能露的地方全露了,什麼比基尼、丁字褲流行一時。

古人根本無法想象,到了21世紀,在垃圾箱中,毫不費力也能撿到幾乎全新的衣服,落伍的就扔掉,潮流大於一切。

話說蕭妮兒見此人穿上了況且的衣服,心裏好不舒服,這衣服是她親自給量的尺寸,然後托人從縣城的成衣鋪買來的。況且還沒穿過呢,倒讓他撿了個便宜。

況且初到小鎮,真是身無長物,連替換衣服都沒,手頭有些銀兩後,重新置辦了幾套衣服,單的,夾的,綿的,連同鞋襪頭巾,

“先生請喝茶。”況且請他落座,然後親手斟了一碗茶放在他麵前。

“不敢。”範鴻欠身道,然後拿出一封信來,遞給況且。

況且打開信,原來是那位一向“久仰”他的藥鋪總店東家的信,信上還是大半篇滿是久仰之意,敦請他早日到省城相見,隻是沒提到請他在總店坐診的事,想必這裏的分店已經把他的意思轉達過去了。

最後才是一句話,說明持信人乃他老家秀才,家中雖赤貧,但人品敦厚,學識淵博,故薦此人來此應聘。

況且還是有些糊塗,既然是總店派來的人,不應如此寒酸才對。就算一般人家,也能給老鄉換套幹淨的衣服鞋襪,何況富雄一省的藥鋪東家,這個樣子的就讓人家上路,說不過去啊。

他壓下心中的疑問,然後笑道:“山中生活清苦,不知先生能否住得慣啊。”

範鴻尚未說話,蕭妮兒那裏不願意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