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左家父子有玄機(2 / 2)

按照況且醫術之神妙,他的師父絕對是可以“生死人肉白骨”的神醫。這樣的人,在哪裏呢?反正他們是想不出來。

況且真就像突然空降的神醫,無根源、無來曆。

按照況且的年齡和醫術水平,必然是家傳,這也跟他們得到的消息一樣。假如要師從的話,這歲數給師傅的夜壺還沒倒完呢,根本連皮毛都學不到。但許姓名醫全國一共十四位,這十四位也就是有名而已,論醫道水平還不如左家家傳,更不能跟況且相比。

在一般行業,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並不是什麼怪事,但在醫界卻少見。醫界通常是一代不如一代,每隔幾十年年甚至百餘年,才會有一位勝於師傅的弟子,那必然是天賦異稟之人。

學藝不同於學文習武,更多的不在於自身苦學自己揣摩,而全憑傳授。在傳授上,師傅留手是慣例,即便家傳醫學,也都是在壯年時期才能最後從父輩那裏得到全部的傳授。

懷疑歸懷疑,這話卻無法問,不能上來就問你父親是誰,籍貫哪裏,平常時候可以,但他們現在麵對的是一位醫家鬼才,稍有抵牾就可能讓神醫拂袖而去,這可是他們最不想看到的結果。

“家父跟左伯父一樣,隱而不出,伯父致力於商道,家父卻守誌於耕讀。莫說左伯父不知道,就是左鄰右舍也沒人知道家父是名醫。”

況且侃侃而談,撒謊的本事愈發長進了,這會兒,居然小臉不紅不白的。

左家父子都在心裏一陣冷哼:騙鬼去吧。這等謊話也好意思出口,等時機成熟了,自然有你主動交代的時候。

在他們心裏,況且就是妖孽般的人物,按理根本不可能出現這樣的人。其實這也難怪他們,況且本身就是天才型人物,再加上況鍾家族緣故,不得不提前把醫術傾囊而授,況且居然能完全接受消化,並融會貫通,境界迅速上升。

關鍵是,他敢於大膽運用所學醫術,獲得了寶貴的臨床經驗。醫學和醫術脫節,這是一般醫家最大的欠缺。

左東閣故作一聲歎息道:“說起來怕還是太祖皇帝當年造的孽,把我們這些家族都嚇破膽了。不過父親,國初幾大家並無姓許的神醫,也許我太孤陋寡聞了。”

左文祥也故作思考狀:“嗯,我的記憶裏似乎也沒有。”

況且笑道:“那是因為我家祖上從元朝開始就棄醫了,崖山之後,誓不為蒙人效力,故此埋首田裏,甘願耕田為生。晚輩不過是嚐試著想光複祖業。”

崖山指的是崖山之戰,大宋王朝跟蒙元帝國的決戰,在中華帝國曆史上算得上是空前壯烈,可歌可泣的一役。

這一役在海上,忠於朝廷的將士們在戰敗後沉船自殺,寧死不肯投降,大宋最後一位宰相陸秀夫抱著年幼的皇帝,與太後、宮眷一起投海自盡。

戰鬥之慘烈,即便殺人如麻,動輒屠城的元將也是大為驚駭,那一日天象變異,狂風怒卷,暴雨如潮,烏雲如墨,老天在發怒,大地在哭泣,如欲滅世一般。

崖山之後大宋走向末路,曆史選擇了另一條道路。

提及崖山,左家父子自然也動容,但心裏更是鄙夷,這謊撒的也太大了吧?不過謊太大了,明知有假還真難以識破,要想查證況且的話是否確切,必須從南宋開始查起,那時兵荒馬亂,史料本來就難以保存,也根本無從查起。

別說是史料,就是宋朝一般書籍,所謂宋版書,在明朝也算是國寶級文物。宋版書之所以珍貴,不僅因為版本稀少,更因為具有至高的文獻價值,成為後世考訂史書的不二之選。收藏家將宋版書作為珍藏首選,一本保存完整的宋版書,在寸土寸金的兩京,當時就價值一套豪宅。

再看況且的神色,簡直就像是一個五好甚至十好孩子模樣,憨萌雙料,要多實誠有多實誠,決不會有半句謊言。在況且所營造的真與假之間,左家父子也有些茫然了。

蕭萬裏在一旁始終啞然不語,他真是看了一場好戲。

他慶幸自己跟出來是跟對了,這左家上下兩代、老中青三結合,還男女搭配,組成最強陣容,一次次出擊,多虧況且早有心理準備,換個人,早已招架不住。

先前他的心一直為況且提著,左文祥的老奸巨猾他是知道的,左東閣又是跨灶之子,詭計百出遠出其父之上,雖說左家請況且坐診隻是為了利益,為了給聖濟堂提振聲名,但內裏有什麼打算,隻有天知道了。

但見況且從容應付如行雲流水,更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蕭萬裏放下一半的心,左家要想囫圇個吞下況且,怕是難以如願了。

但他也沒有完全放心,因為左家父子手段尚未盡出,這頓酒席不過是熱身,真正好戲還在後頭,更何況還有一位女將蓄勢待發,在蕭萬裏看來,左羚的殺傷力比其父兄可能還要大。

結果難以預料啊。